日长至为悬弧之辰夜半起坐偶成
明 · 王世贞
子夜不成眠,篝灯对黯然。
微阳欲动后,老我未生前。
但喜初长日,毋论向暮年。
悟来仍悄悄,收得渐绵绵。
线任儿曹益,弧从耆宿悬。
无人识余意,香火竞喧阗。
微阳欲动后,老我未生前。
但喜初长日,毋论向暮年。
悟来仍悄悄,收得渐绵绵。
线任儿曹益,弧从耆宿悬。
无人识余意,香火竞喧阗。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日长至为悬弧之辰夜半起坐偶成》。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难眠,对着昏暗的灯光思考人生的场景。通过“子夜不成眠”和“篝灯对黯然”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微阳欲动后,老我未生前”,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阶段的反思。接下来的“但喜初长日,毋论向暮年”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尽管年岁已高,但仍期待着新一天的到来,不畏惧岁月的流逝。
“悟来仍悄悄,收得渐绵绵”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深思熟虑。他似乎在领悟到某些人生哲理,虽然这些领悟是默默进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感受变得越来越深厚。
最后,“线任儿曹益,弧从耆宿悬”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一条线和一个圆弧,年轻人(儿曹)在不断增长,而老年人(耆宿)则在岁月的洗礼下逐渐成熟。这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无人识余意,香火竞喧阗”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尽管周围热闹非凡,但他却在寻求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