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赏析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唐 ·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释

高台:指望仙台。
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
在今山西、河南一带。
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
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
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
东:一作“西”。
关:函谷关。
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
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
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
尹喜后随老子而去。
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
渊明嗜酒而爱菊。
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
这里暗用其“九日”事。
彭泽宰借指刘明府。
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
共醉:一作“一醉”。
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翻译

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天游乐图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怀抱山水、追寻仙境的情操。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诗人首先设定了一种宏伟壮丽的场景,汉文皇帝所建之台象征着权力与高度,从这个角度看出去,天边初升的太阳映照出一片辉煌。

接下来的"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则描绘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三晋指的是古代晋国所在地域,而云山则象征着远方和高洁;二陵可能是对特定地理位置的指涉,而风雨则给人以动感,显示出季节变换之中大自然的活力。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这两句诗转向了人物描写。关门令尹可能是某个官职,河上仙翁则是一个追求超凡脱俗生活的人物。这两者之间的对比强调了世间功名与超然物外的选择难以兼得。

最后两句"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愿望。彭泽宰可能是历史上某位清高脱俗的人物,而陶然则是一个追求自然、享受简单快乐生活的形象。菊花杯则寓意于秋季饮酒,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悠闲。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向往仙境的情怀,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自我放逐与享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