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还山(其一)
明 · 区大相
秋山久不到,每与秋风期。
绝涧倒槎碍,悬崖枯蔓垂。
马疲知旧路,松古发新枝。
遂欲投簪绂,长歌与世辞。
绝涧倒槎碍,悬崖枯蔓垂。
马疲知旧路,松古发新枝。
遂欲投簪绂,长歌与世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归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自然之韵和超脱的人生态度。
首句“秋山久不到,每与秋风期”,诗人以“久不到”表达对山林的思念之情,而“每与秋风期”则暗示了他对自然界的亲近与期待,秋风似乎成了他与山林之间的一种约定。
接着,“绝涧倒槎碍,悬崖枯蔓垂”两句,通过描绘山间绝涧中倒下的树枝阻碍行进,悬崖上枯萎的藤蔓垂挂,展现了山林的荒凉与静谧,同时也隐含着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与脆弱。
“马疲知旧路,松古发新枝”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又一观察与感悟。马因疲惫而识得旧路,松树虽古老却能发出新枝,这既是对自然生命力不息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转、生命更迭的感慨。
最后,“遂欲投簪绂,长歌与世辞”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这里的“投簪绂”意指放弃官职,而“长歌与世辞”则是以歌声告别尘世,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山林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依恋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