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郊园雨霁
宋 · 赵湘
郊园春已暮,霁色射疏篱。
地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
野人来尽日,山鸟话多时。
偶傍松窗立,微风动七丝。
地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
野人来尽日,山鸟话多时。
偶傍松窗立,微风动七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郊园:郊外的园林。暮:傍晚,末尾。
霁色:雨后的晴朗天空。
疏篱:稀疏的篱笆。
地静:大地安静。
苔过竹:青苔覆盖竹子。
沙清:沙地清澈。
树入池:树木倒映在池塘中。
野人:农夫,乡下人。
尽日:整天。
山鸟话:山鸟的鸣叫交谈。
多时:很长时间。
松窗:松木窗户。
微风:轻柔的风。
七丝:暗指琴弦,古时七弦琴。
翻译
郊外的园林已是暮春时节,雨后晴朗的光线穿透稀疏的篱笆。大地宁静,青苔覆盖过竹林,清澈的沙地映照着倒映在水池中的树木。
农夫们整天来到这里,山鸟们则长时间地交谈着。
我偶尔靠着松木窗边站立,微风吹过,仿佛触动了我心中的七弦琴弦。
鉴赏
这首宋诗《暮春郊园雨霁》是赵湘所作,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时郊外园林的宁静景象。首句“郊园春已暮”点明了时令,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雨后初晴,“霁色射疏篱”,阳光透过稀疏的篱笆,显得格外明亮,透露出一丝清新。
接下来的两句“地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园中景致:地面宁静,青苔覆盖着竹子,沙土清澈,树木倒映在池塘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盎然的画面。
“野人来尽日,山鸟话多时”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生活气息,野人在此度过整天,与自然和谐相处,山鸟的鸣叫增添了生活的热闹与活力。诗人自己则偶然站在松窗边,微风吹过,轻轻摇动着窗外的松枝,仿佛能听到松叶间的低语,这“微风动七丝”一句,以音乐的意象,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闲适。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暮春雨后郊园的宁静画卷,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