臞庵(其四)
宋 · 何称
霜落川原淡,风高木叶丹。
云垂千顷白,月堕一江寒。
礼佛因成塔,焚香旋筑坛。
竹声过小院,杂佩响珊珊。
云垂千顷白,月堕一江寒。
礼佛因成塔,焚香旋筑坛。
竹声过小院,杂佩响珊珊。
注释
霜落:指霜降天气。川原:平原或广阔的地区。
淡:色彩变浅。
风高:秋风高爽。
木叶丹:树叶变为红色。
云垂:云层低垂。
千顷白:形容云层广大如白色千里。
月堕:月亮落下。
一江寒:整条江面充满寒意。
礼佛:对佛的敬拜。
成塔:建造佛塔。
焚香:点燃香火。
筑坛:搭建祭祀或仪式的平台。
竹声:竹子发出的声音。
小院:小型庭院。
杂佩:各种装饰品。
珊珊: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翻译
霜降大地,景色渐淡,秋风吹过,树叶转红。云层低垂,覆盖广阔如白茫茫的一片,明月落下,江面寒意袭人。
为了礼佛,人们建起佛塔,点燃香火,在坛场上举行仪式。
竹林中的声音穿过小院,各种饰品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与佛教生活的画面。开篇“霜落川原淡,风高木叶丹”两句,通过霜花覆盖的河谷和枫树因寒而变红的叶子,勾勒出秋天的萧瑟气息。
接着,“云垂千顷白,月堕一江寒”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冷与宁静。云朵如同白色的绸缎悬挂在空中,而明月则像是一把刀切割出一条寒流的江水。
“礼佛因成塔,焚香旋筑坛”则转入宗教生活的氛围,表达了建造佛塔和焚烧香料以供奉佛祖的情景。这里的“因”字暗示了一种缘由,或许是诗人内心的信仰之旅。
最后,“竹声过小院,杂佩响珊珊”则将听觉带入了一个幽静的小院之中,竹间风声与随行僧侣佩戴的铃铛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宗教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秋夜佛寺的宁静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