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桃花
宋 · 郑刚中
手提铜壶汲涟漪,去年曾浸寒梅枝。
今年汲水浸桃萼,明玉之瘦红粉肥。
夭夭灼灼岂不佳,如酒透骨春颇宜。
孰与山斋雪将飞,彼孤者芳抱清姿。
幽香入我苦吟笔,此意似非桃所知。
我今颠倒六凿痴,对花下悟灵云疑。
何人道眼绝世态,试以公论分妍媸。
东邻有女厌绮縠,雷五不簪珠与玑。
今年汲水浸桃萼,明玉之瘦红粉肥。
夭夭灼灼岂不佳,如酒透骨春颇宜。
孰与山斋雪将飞,彼孤者芳抱清姿。
幽香入我苦吟笔,此意似非桃所知。
我今颠倒六凿痴,对花下悟灵云疑。
何人道眼绝世态,试以公论分妍媸。
东邻有女厌绮縠,雷五不簪珠与玑。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谗桃花》,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诗人以铜壶汲水为引,通过对比去年浸寒梅和今年浸桃花,描绘了桃花从清瘦的寒梅到丰腴的桃萼的变化。"夭夭灼灼"四字赞美了桃花的娇艳,而"如酒透骨春颇宜"则形容其醉人的春色。接着,诗人将桃花与山斋将降的雪进行对比,突出桃花在严冬中的孤芳自赏,展现出其清雅的品质。
诗人感慨自己在花下苦吟,深感桃花的幽香与自己的心境相契,但又担心这种情感并非桃花所能理解。他自嘲为六凿痴迷,暗示自己在世俗纷扰中迷失,唯有面对桃花才能有所领悟,甚至联想到禅宗故事中的灵云禅师。
最后,诗人借东邻少女不喜华丽衣物,暗示对桃花纯真本性的欣赏,与雷五不戴珠宝的简朴生活态度相呼应。整首诗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以及对世态炎凉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