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感物(其三)赏析

感物(其三)

宋 · 艾性夫
溪翁撷佳草,日恐饥其鱼。
霜枯野水落,猵獭搜无馀。
翁归束稿人,寘彼溪之隅。
责以警长夜,翁计何其愚。

注释

溪翁:指住在溪边的老翁。
撷:采摘。
日:每天。
恐:担心。
饥:饥饿。
霜枯:因霜冻而枯萎。
野水:野外的溪水。
落:干涸。
猵獭:一种水生动物,类似水獭。
搜:搜寻。
翁归:老翁归来。
束稿:捆扎草料。
寘:放置。
溪之隅:溪边的角落。
责以:用...作为警告。
警:警醒。
长夜:漫长的夜晚。
翁计:老翁的计划。
何其:多么。
愚:愚蠢。

翻译

溪边的老翁采摘好草,每天都担心饥饿会降临到他的鱼群。
秋霜使野外的溪水干涸,水中的猵獭找不到食物,几乎搜寻一空。
老翁归来后捆扎起草料,把它放在溪边的角落。
他用这些草料作为警告,度过漫长的夜晚,但他的计划多么愚蠢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溪翁)在自然中生活的景象。他在溪边采集野草,担心鱼儿会因为水退而受饿。霜冻后野水干涸,连獾獭都难以找到食物。这位隐者回家后整理书稿,安居于溪畔的僻静处所。他反思自己因警惕夜长而感到愚蠢。

诗中通过溪翁对自然生活的关切和自我反省,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身行为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淡泊明志、自在田园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