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峰歌为平山上人赋
明 · 林环
月峰歌,孤峰壁立何嵯峨。
遥岑深夜露寒魄,碧空景泛琉璃波。
禅心自与秋空并,皎洁圆明两辉映。
一毫不扰天境澄,万籁收声俗嚣静。
兹山住锡今几年,上方殊胜犹依然。
林泉自喜足幽憩,机关已觉忘尘缘。
九夏三冬戒律精,空岩草木应知名。
相期后夜访高致,长啸一声山月明。
遥岑深夜露寒魄,碧空景泛琉璃波。
禅心自与秋空并,皎洁圆明两辉映。
一毫不扰天境澄,万籁收声俗嚣静。
兹山住锡今几年,上方殊胜犹依然。
林泉自喜足幽憩,机关已觉忘尘缘。
九夏三冬戒律精,空岩草木应知名。
相期后夜访高致,长啸一声山月明。
鉴赏
这首《月峰歌》以月峰山为背景,描绘了其孤峰壁立、夜露寒魄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遥岑深夜露寒魄,碧空景泛琉璃波”两句,将月峰山的夜晚描绘得如梦如幻,仿佛琉璃般清澈透明的天空中,月光洒落,与山峰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禅心自与秋空并,皎洁圆明两辉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将月峰山与禅宗精神联系起来,暗示了山中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诗人用“一毫不扰天境澄,万籁收声俗嚣静”来表达山中环境的宁静与纯净,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月峰山的隐逸之美。
“兹山住锡今几年,上方殊胜犹依然”则表达了对月峰山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赞叹,即使经过多年的变迁,其独特的风光和精神内涵依然保持不变。接下来的“林泉自喜足幽憩,机关已觉忘尘缘”两句,展现了山中修行者的生活状态,他们乐于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远离尘世的烦恼。
最后,“九夏三冬戒律精,空岩草木应知名”强调了月峰山修行者对戒律的严格遵守,以及他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而“相期后夜访高致,长啸一声山月明”则表达了诗人对月峰山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未来能再次探访,与山中的高人共赏月色,体验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月峰歌》不仅是一首赞美月峰山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了对禅宗精神、隐逸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