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季父习静哀诗四首(其三)赏析

季父习静哀诗四首(其三)

宋 · 刘克庄
习静先生子刘子,新阡即此是标题。
便无华表翔双鹤,不有生刍藉只鸡。
在昔陶潜书处士,从它孟德揭征西。
原头一恸关伦纪,始信彭殇未易齐。

注释

习静:指有修养、宁静的人。
先生:对有学问或地位高的人的尊称。
刘子:刘姓的儿子。
新阡:地名,可能指刘子的居所。
华表:古代的一种木制建筑,用于标识重要地点或纪念物。
翔:飞翔。
生刍:青草,用于祭祀。
只鸡:一只鸡,用于祭祀。
陶潜:东晋诗人,以隐居著称。
处士:未出仕的士人,指隐士。
孟德:曹操的字。
征西:指曹操征讨西凉的战役。
原头:原野之上。
一恸:痛哭一次。
关伦纪:指关东地区的历史事件或灾难。
彭殇:彭祖和殇子,比喻长寿与短命。
齐:等同。

翻译

习静先生的儿子刘子,新阡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居所。
这里没有仙鹤在华表上飞翔,也没有为祭祀准备的生刍和一只鸡。
昔日陶渊明隐居的地方,任由曹操去征讨西方的敌人。
站在原野痛哭,想起关东之难,这才明白生死并不等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季父习静哀诗四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和不满。

"便无华表翔双鹤,不有生刍藉只鸡。"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缺乏豪华、平淡生活的场景。双鹤原本象征着高洁和吉祥,但现在却不见踪迹;生刍(即家禽)也仅剩下一只鸡,反映出一种贫瘠与孤独。

"在昔陶潜书处士,从它孟德揭征西。" 这两句中,诗人提到了东晋时期的隐逸文学家陶渊明(陶潜)和北魏名将孟德(即曹操)。陶渊明曾写下《桃花源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孟德则是一代英杰,揭征西指的是他的军事才能。这两位历史人物被提及,用来强调诗人对于过去英雄和隐逸生活的怀念。

"原头一恸关伦纪,始信彭殇未易齐。" 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思考。原头,即古代;一恸,表示悲哀之情;关伦纪,是指古代史书中记载的人物和事件。彭殇,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而“始信”表明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开始相信某种真理或道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以及引用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的哀思和对英雄隐逸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不满和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