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永和清都观道士,童颜鬒发,问其年,生于丙子,盖与予同,求此诗赏析

永和清都观道士,童颜鬒发,问其年,生于丙子,盖与予同,求此诗

宋 · 苏轼
镜湖敕赐老江东,未似西归玉局翁。
羁枕未容春梦断,清都宛在默存中。
每逢佳境携儿去,试问行年与我同。
自笑馀生消底物,半篙清涨百滩空。

注释

镜湖:指镜湖,古代名胜之地。
敕赐:皇帝所赐。
老江东:指历史悠久的江东地区。
玉局翁:可能指有才华或地位的人。
羁枕:被羁绊的枕头,暗示诗人身世。
春梦:美好的梦境。
清都:对仙境的代称。
默存:内心深处的记忆。
佳境:美好的景色。
携儿去:带着孩子一起游览。
行年:年龄,岁月。
我同:与我相同。
自笑:自我嘲笑。
馀生:剩余的岁月。
消底物:消磨殆尽的东西。
半篙:半船的水。
清涨:清澈上涨的水。
百滩空:众多空荡的河滩。

翻译

镜湖是皇帝恩赐的老东边江面,却不像西归的玉局翁那样富有诗意。
被羁绊的我连春梦都无法完整,那清幽的仙境仿佛仍在我心中默默存在。
每当遇到美景,我都会带着孩子前往,询问岁月是否与我共享。
自嘲余生消磨了何物,只剩半篙清澈的上涨水和空荡的百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流动。诗中“镜湖敕赐老江东”一句,通过镜湖的宁静美丽,暗示诗人自己已经年迈,但并未像某些老者般选择西归隐居,而是继续留在江东,这里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守。"未似西归玉局翁"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玉局翁可能指的是隐士或高洁之人,诗人自比却不相同。

“羁枕未容春梦断”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但又觉得这些美好与自己无缘,因为自己的年纪已大,不再适合那些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春日。"清都宛在默存中",“清都”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字,而“宛在默存中”则是说诗人将这些美好的地方和时光深藏于心。

“每逢佳境携儿去,试问行年与我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带着孩子一起游历美丽景致,并询问孩子是否能理解自己岁月匆匆的感慨。"自笑馀生消底物,半篙清涨百滩空"则是诗人的自嘲,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那些用来打捞水底之物一样,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耗尽,而“半篙清涨百滩空”可能是在描绘一种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虚无感的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年华老去以及与世事保持距离的复杂情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