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绰上人归后庵
宋 · 张镃
春风吹倒人,禅师出山来。
相陪坐几月,口边生尘埃。
夏风吹长树,禅师归山去。
为嫌城里热,再三留不住。
学诗无后先,到此如狂颠。
有问是谁格,且疑三十年。
相陪坐几月,口边生尘埃。
夏风吹长树,禅师归山去。
为嫌城里热,再三留不住。
学诗无后先,到此如狂颠。
有问是谁格,且疑三十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禅师:指修行的佛教僧侣。尘埃:比喻经历或岁月的积累。
归山去:回到山上,通常指隐居。
热:此处指天气炎热或世事纷扰。
狂颠:形容失去常态,极度兴奋或疯狂。
格:此处指诗的风格或作者。
翻译
春风使得人们心生疲惫,禅师从山中走出。我们一起度过了数月时光,言语间积满尘埃。
夏日风吹动树木生长,禅师打算返回山中。
他不愿忍受城市的炎热,尽管多次挽留,还是离去。
学习诗歌没有早晚之分,我在这里仿佛失去了理智。
有人询问这诗的作者是谁,我疑惑了三十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出山与友人相聚,及后返山的场景。春风吹倒之人,或许是形容世俗之人在自然面前无力抗拒,而禅师却能超然物外。"相陪坐几月"表达了友人之间久处相伴的情谊,但即便如此,仍旧"口边生尘埃",暗示着世间纷扰无法完全避免。
夏风吹动长树之句,则是禅师归山的景象。"为嫌城里热"可能是表面原因,而内心或许是对尘世的厌倦和向往清静之境。"再三留不住"则显露了禅师坚定返归山林的决心。
最后两句"学诗无后先,到此如狂颠"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追求与执着,而"有问是谁格,且疑三十年"则像是对某种诗歌风格或哲学思想的探究和质疑,这里的时间跨度之长,或许象征着对知识和智慧的深刻追寻。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禅师出山与归山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文学创作以及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