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无地偶过君俞聊资华屋广荫以揖主人之胜绸缪礼意遂至抵暮君俞有诗因次韵二首(其一)
宋 · 李之仪
无功卫鹤偶乘轩,虐暑从谁解倒悬。
顿觉御风凌绝境,似逢调瑟认华年。
回光已幸参东壁,裂地何须得酒泉。
自惜抑扬非瓦砾,倦途终愧失陶甄。
顿觉御风凌绝境,似逢调瑟认华年。
回光已幸参东壁,裂地何须得酒泉。
自惜抑扬非瓦砾,倦途终愧失陶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之仪在酷暑中寻求避暑之地,偶然拜访友人君俞,享受其华屋广荫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无功卫鹤偶乘轩,虐暑从谁解倒悬。”以“无功卫鹤”自比,暗示自己虽无大功于世,却也偶尔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安逸,面对酷暑,无人能解其倒悬之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渴望解脱的心情。
颔联“顿觉御风凌绝境,似逢调瑟认华年。”通过“御风”、“凌绝境”的形象,展现了诗人摆脱尘世束缚后的心境,仿佛在高远的境界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调瑟认华年”则寓指在美好的时光中重拾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回光已幸参东壁,裂地何须得酒泉。”“回光”可能是指夕阳余晖,诗人庆幸能在这样的时刻享受到宁静与和谐。“参东壁”可能暗喻着对知识或智慧的追求,而“裂地何须得酒泉”则是对物质财富的淡泊,表达了诗人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追求。
尾联“自惜抑扬非瓦砾,倦途终愧失陶甄。”诗人自省,认为自己的价值并非如瓦砾般微不足道,即使在疲惫的旅途中,也不应失去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与尊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价值的坚守和对自我完善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友情的珍惜、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