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思归钱塘
宋 · 司马光
孤岫平湖外,禅房老柏阴。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
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
勿锄山径草,便有俗人寻。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
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
勿锄山径草,便有俗人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孤岫平湖外,禅房老柏阴"设置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场景,孤立的山峰与辽阔的湖面构成一幅自然画卷,而禅房旁的古老柏树更添了一份沉郁和沧桑。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超脱。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倦游"表示对尘世的疲惫不堪,而"独往遂初心"则是表明诗人要回归到最初的纯净心灵。这里的"初心"可能指的是对佛法或自然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和孤寂的情绪。夜晚的细雨打在灯窗上发出轻微的声音,而秋天的苔藓则覆盖着古老的柏树根部,生长得茂密而深远,这些意象都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勿锄山径草,便有俗人寻"则是诗人对外界的一种警示或暗示。这里的"勿锄"意味着不要破坏自然,而"便有俗人寻"则是在告诫那些不懂得欣赏和尊重自然之美的人,可能会因为某些目的而来打扰这份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以及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