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太常僧达诗
南北朝 · 颜延之
玉水记方流,璇源载圆折。
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
聆龙■九渊,闻凤窥丹穴。
历听岂多士,岿然觏时哲。
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列。
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
侧同幽人居,郊扉常昼闭。
林闾时晏开,亟回长者辙。
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
静惟浃群化,徂生入穷节。
豫往诚欢歇,悲来非乐阕。
属美谢繁翰,遥怀具短札。
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
聆龙■九渊,闻凤窥丹穴。
历听岂多士,岿然觏时哲。
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列。
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
侧同幽人居,郊扉常昼闭。
林闾时晏开,亟回长者辙。
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
静惟浃群化,徂生入穷节。
豫往诚欢歇,悲来非乐阕。
属美谢繁翰,遥怀具短札。
鉴赏
这首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大家颜延之所作,名为《赠王太常僧达诗》。诗中以“玉水”、“璇源”起兴,描绘了水流的方正与圆折,象征着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行为规范。接着,诗人通过“蓄宝希声”、“聆龙闻凤”,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对贤者的敬仰之情。
“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列”两句,赞美了王太常的文采和言论,不仅丰富了国家的文化,也影响了朝堂内外的众多官员。接下来,“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则进一步强调了王太常的道德光辉和良好风尚对社会的影响,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家乡,都留下了深远的印记。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描写王太常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侧同幽人居,郊扉常昼闭”,描绘了他隐居的生活状态,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而“林闾时晏开,亟回长者辙”则表现了他与智者交往,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情景。最后,“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系自然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王太常生活、品德、学问等方面的赞美,展现了颜延之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颜延之作为文学大家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