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获鹿道中
宋 · 韩琦
尺雪征涂已倦行,那堪寂寞过清明。
农居近古鞦韆野,县堞成虚睥睨平。
只见靓妆矜节服,更无闲地匝春耕。
山川寓目皆形胜,可惜虚屯百万兵。
农居近古鞦韆野,县堞成虚睥睨平。
只见靓妆矜节服,更无闲地匝春耕。
山川寓目皆形胜,可惜虚屯百万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在获鹿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现实的反思。
首联“尺雪征涂已倦行,那堪寂寞过清明”,开篇即以“尺雪”形容道路之滑,暗示出行之艰难,加之“寂寞”二字,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清明本是祭扫先人、缅怀逝去亲人的节日,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却只能独自前行,倍感孤独。
颔联“农居近古鞦韆野,县堞成虚睥睨平”,转而描写沿途的景象。古代的鞦韆(秋千)象征着农耕文化,此处借以表现农居的宁静与自然,而“县堞”则指城墙,此处用来形容县城的空旷与荒凉,整体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颈联“只见靓妆矜节服,更无闲地匝春耕”,进一步描绘了社会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依然保持着节日的装扮和礼仪,但“更无闲地匝春耕”一句,揭示了农事的荒废,反映了战乱或社会动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尾联“山川寓目皆形胜,可惜虚屯百万兵”,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山川美景的赞叹,同时也对大量军队闲置不用表示惋惜。这不仅是对战争的反思,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政治眼光和人文情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间疾苦的关注,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