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林子本茅草堂奉答见赠之作(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开径相招喜地偏,因君来枕素琴眠。
黄花有节忘甘苦,白酒无心问圣贤。
山色每含朝雨冷,海光时夺暮霞妍。
贫中自得新诗赠,不觉蠲愁涕泪边。
黄花有节忘甘苦,白酒无心问圣贤。
山色每含朝雨冷,海光时夺暮霞妍。
贫中自得新诗赠,不觉蠲愁涕泪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过林子本茅草堂奉答见赠之作(其二)》。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联“开径相招喜地偏,因君来枕素琴眠”,诗人以欣喜之情邀请朋友来到偏僻之地,两人共枕素琴,享受宁静的夜晚。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黄花有节忘甘苦,白酒无心问圣贤”,诗人以黄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他以白酒比喻友情,认为真正的友谊无需询问圣贤之道,因为友情本身就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纯粹情感。
颈联“山色每含朝雨冷,海光时夺暮霞妍”,描绘了山间清晨的冷冽与海面傍晚的绚烂,通过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多姿多彩。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贫中自得新诗赠,不觉蠲愁涕泪边”,诗人虽身处贫困之中,却能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新的诗歌作品。这份乐观与坚韧,使得他在面对困难时不觉忧愁,反而能在诗歌中找到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态度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