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理欲赏析

理欲

宋 · 丘葵
理欲分明有两途,何为捷径世争趋。
岂愁今古无公论,长恨乾坤有腐儒。
甘与徂徕为鬼怪,肯犹介甫接浮图。
从来逆迪分凶吉,于穆昭昭不可诬。

拼音版原文

fēnmíngyǒuliǎngwèijiéjìngshìzhēng

chóujīnhuàlùnchánghènqiánkūnyǒu

gānwèiguǐguàikěnyóujièjiē

cóngláifēnxiōngzhāozhāo

注释

理欲:理智与欲望。
两途:两条路。
捷径:快速简便的途径。
世争趋:世人争相追求。
公论:公正的评价。
长恨:长久的遗憾。
腐儒:腐朽的儒生。
徂徕:徂徕山,代指隐逸之地。
鬼怪:隐士或超脱世俗的形象。
介甫:王安石的字,北宋政治家。
浮图:佛教徒,又作浮屠。
逆迪:违背常规。
凶吉:凶险还是吉祥。
于穆:庄重而深远。
昭昭:明显,清楚。
诬:欺骗,篡改。

翻译

理智和欲望有两条不同的道路,世间为何都追求捷径。
哪里忧虑古今没有公正的评价,只是遗憾天地间充斥着腐朽的儒生。
我宁愿与徂徕山的鬼怪为伍,也不愿像介甫那样与佛教徒交往。
自古以来,违背常道的行为预示着凶吉,这清晰明白,不容篡改。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和腐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切感慨。首句“理欲分明有两途”指出理想与欲望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并且这种区别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去分辨。

接下来的“何为捷径世争趋”则质疑了人们为什么总是追求捷径和世俗的成功,而忽视了真正的理想。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也体现了他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第三句“岂愁今古无公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代缺乏公正评价标准的忧虑,认为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公正的评判标准。紧接着的“长恨乾坤有腐儒”则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之徒,即那些伪装为士大夫的人,他们在道德上已经沦丧。

诗人在第五句中表示愿意成为鬼怪,与那些清高脱俗的隐者甘于同流。这里的“徂徕”指的是隐逸生活,而“介甫接浮图”则是说愿与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为伍,共同抵制世间的污浊。

最后两句“从来逆迪分凶吉,于穆昭昭不可诬”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预感。他认为自古以来,逆境与顺境都能区分出吉凶,而他的清白如同日月一般明亮,不可诬陷。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批判社会腐败和表达个人立场的方式,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正义的坚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