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罗浮(其十七)
清 · 丘逢甲
罗浮有游客,始自陆大夫。
迩来二千年,游者繁有徒。
纷纷啖名客,摩勒伤山肤。
罗浮古仙人,多半仙之儒。
流传但仙诗,不见留仙书。
鲁公昔兵解,棋局山中娱。
不闻古钗脚,重见神仙都。
服食求神仙,往者有髯苏。
曾书丹灶字,变易今非初。
朝斗坛已荒,洗药池亦芜。
我书本意造,下笔犹踟蹰。
青城不敢唾,浪墨宁非污!尔徒思铭功,盍勒狼居胥。
一笑且长吟,仙酒倾百壶。
山灵惊知己,此客千古无。
迩来二千年,游者繁有徒。
纷纷啖名客,摩勒伤山肤。
罗浮古仙人,多半仙之儒。
流传但仙诗,不见留仙书。
鲁公昔兵解,棋局山中娱。
不闻古钗脚,重见神仙都。
服食求神仙,往者有髯苏。
曾书丹灶字,变易今非初。
朝斗坛已荒,洗药池亦芜。
我书本意造,下笔犹踟蹰。
青城不敢唾,浪墨宁非污!尔徒思铭功,盍勒狼居胥。
一笑且长吟,仙酒倾百壶。
山灵惊知己,此客千古无。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的《游罗浮(其十七)》,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仙道文化的感慨与反思。首句“罗浮有游客,始自陆大夫”点出罗浮山的悠久历史,自陆大夫以来,吸引了众多游人。接下来的诗句批评了游人纷至沓来,对山体造成损伤,而真正的仙人却多是儒仙,注重诗文而非仙术。
诗人提到鲁公(指孔子)的传说,以及苏东坡这样的名士也曾追求仙道,但他们的行为与仙道初衷有所偏离。诗人感叹,诸如朝斗坛和洗药池等遗迹已经荒芜,仙人的仙书难觅,而他自己的书法虽有意境,但仍对山灵有所敬畏,担心笔墨玷污了仙境。
最后,诗人以幽默调侃的口吻,指出他人热衷于刻碑立传,不如效仿古人登临狼居胥山的壮举,留下的是诗歌而非物质痕迹。诗人与山灵相知,认为自己是千载难遇的知音,表达了对自然与仙道精神的深深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情怀。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