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六十七)
唐 · 寒山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
翻译
山中的气候为何如此寒冷,自古以来并非仅在今年如此。连绵的山峦常年积雪,幽深的树林常常升起雾气。
草在芒种节气之后生长,叶子在立秋之前落下。
这里有个沉醉于山水的人,他悄悄地观察,却看不见天空。
注释
山中:指代山岳之中。何:为什么。
太冷:非常冷。
自古:从古至今。
非:不是。
今年:今年特别。
沓嶂:重叠的山峰。
恒:总是。
凝:积聚。
雪:雪。
幽林:幽深的树林。
吐烟:升起雾气。
草生:草开始生长。
芒种后:芒种节气之后。
叶落:叶子落下。
立秋前:立秋节气之前。
此有:这里存在。
沈迷客:沉迷于山水的人。
窥窥:偷偷地看。
不见天:看不见天空。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山秋景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在山中所体验到的孤独与寂寞。"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一句表明山中的寒冷并非今年才有的特殊现象,而是历年常态,但这年的感觉尤为深切。接下来的"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则具体描绘了山中积雪不化、树林间烟雾缭绕的景象。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表现了植物在季节更迭中的变化,草木刚刚生长出种子,就已是树叶纷纷掉落的时节,这段时间似乎特别短促,给人以匆忙感。最后两句"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则引出了诗人的身影,他沉迷于这深山之中,即使仔细观察,也难以窥见天空,彷如在表达一种精神状态——被大自然所包围,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