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叹(其二)
唐 · 元稹
仙凤翠皇死,葳蕤光彩低。
非无鸳鸾侣,誓不同树栖。
飞驰岁云暮,感念雏在泥。
顾影不自暖,寄尔蟠桃鸡。
驯养岂无愧,类族安得齐。
愿言成羽翼,奋翅凌丹梯。
非无鸳鸾侣,誓不同树栖。
飞驰岁云暮,感念雏在泥。
顾影不自暖,寄尔蟠桃鸡。
驯养岂无愧,类族安得齐。
愿言成羽翼,奋翅凌丹梯。
注释
仙凤:神话中的神鸟,象征高贵。翠皇:指色彩斑斓的凤凰。
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光彩繁盛。
光彩低:光彩减弱,比喻失去生机或活力。
鸳鸾侣:鸳鸯和鸾鸟,比喻恩爱的伴侣。
誓不同树栖:发誓不与他人同处,保持独立或忠诚。
飞驰岁云暮:时间飞快流逝,已至晚年。
感念雏在泥:忧虑或怀念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幼小生命。
顾影:回望自己的影子,比喻自我反省或孤寂。
不自暖:不能自我安慰或温暖自己。
蟠桃鸡:可能指代仙境中的生物,象征超脱或不同寻常的寄托。
驯养:通过教育或训练使之顺从。
岂无愧:难道没有感到惭愧吗。
类族安得齐:如何能使不同种类平等或一致。
愿言:心愿,希望。
成羽翼:比喻获得自由或实现理想的能力。
奋翅凌丹梯:振翅高飞,超越世俗的阻碍。
翻译
神鸟翠凰离世去,茂盛光彩也暗淡低垂。并非没有鸳鸯伴侣,但誓约不同树而居。
岁月匆匆已近暮年,挂念幼雏困于泥泞。
回望身影难自暖,寄托情感于蟠桃间的鸡。
驯化养育何尝无愧,怎能期望种类平等相齐。
但愿化作羽翼丰满,振翅高飞越红尘阶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三叹(其二)》。诗中通过对仙凤死亡后光彩减退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事物的感慨和怀念之情。
首句“仙凤翠皇死,葳蕤光彩低”直接告知读者仙凤已经死亡,它那非凡的光彩也随之降低。仙凤在这里象征着高贵、美好的事物,而它的消逝则是无常和毁灭的象征。
紧接着,“非无鸳鸾侣,誓不同树栖”表达了诗人对失去仙凤后的决心,不再依附于其他凡俗之物。这里的“鸳鸾”指的是与凤凰相似的神鸟,通过这个意象,诗人强调了自己的坚定立场。
接下来的“飞驰岁云暮,感念雏在泥”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诗人提到岁月匆匆,回忆起初生的凤凰在泥土中的模样,这里通过对比生与死的景象,深化了主题。
“顾影不自暖,寄尔蟠桃鸡”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即使面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无法得到温暖,只能将希望托付给未来的象征——蟠桃(长生不老的果实)和鸡(勤劳、守时的象征)。
“驯养岂无愧,类族安得齐”是诗人对现实的反思。诗人自问,自己是否应当感到羞愧,对于那些已经驯服在尘世中的生命,以及同类之间如何能保持平等和公正。
最后,“愿言成羽翼,奋翅凌丹梯”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自己的话语能够化为翅膀,让他能够飞越那遥不可及的高峰“丹梯”,象征着精神上的超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仙凤之死的反复咏叹,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生命脆弱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