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
宋 · 苏轼
煌煌世冑馀,夫子非碌碌。
由来有诗书,所以能绝俗。
得官本河朔,瓜期未易促。
扁舟下南来,逸驾追鸣鹄。
遇胜即徜徉,风餐兼露宿。
嗟余偶倾盖,一笑外羁束。
杖策每过从,相携访山谷。
东风披鲜云,绣错出林麓。
松门有时尽,幽景无断续。
崖转闻钟声,林疏见华屋。
衔山馀落景,归迹犹踯躅。
谁云邺下欢,往事不可复。
吾曹二三子,取乐亦云足。
愿公寄新诗,一一能见录。
船头行北归,囊橐有美玉。
尘埃京洛人,亦与洗心目。
由来有诗书,所以能绝俗。
得官本河朔,瓜期未易促。
扁舟下南来,逸驾追鸣鹄。
遇胜即徜徉,风餐兼露宿。
嗟余偶倾盖,一笑外羁束。
杖策每过从,相携访山谷。
东风披鲜云,绣错出林麓。
松门有时尽,幽景无断续。
崖转闻钟声,林疏见华屋。
衔山馀落景,归迹犹踯躅。
谁云邺下欢,往事不可复。
吾曹二三子,取乐亦云足。
愿公寄新诗,一一能见录。
船头行北归,囊橐有美玉。
尘埃京洛人,亦与洗心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自己游历山水的逍遥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参寥师的深深怀念和期待。诗中赞美了夫子(指通判承议)才情出众,非平凡之人,他凭借诗书修养超凡脱俗。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旅程,乘舟南下,沿途欣赏美景,风餐露宿,与友人相伴,享受自然之乐。在山间,他们探寻幽深的松门和错落的林麓,聆听着山崖传来的钟声,感叹时光荏苒,美好的相聚已成为过去。诗人希望参寥能寄来新作,以洗涤京洛尘埃中的心灵。最后,诗人带着满心的收获和对友情的珍视,踏上归途。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