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刈稻(其四)赏析

刈稻(其四)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沙田一望尽黄云,击鼓看禾海上闻。
穫稻舟如凫雁合,捕鱼人向水烟分。
烧盐处处因禾秆,射弩朝朝及鳖裙。
生钓河豚还大得,为渔吾亦胜为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南方农村的农事生活景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首句“沙田一望尽黄云”,以广阔的沙田为背景,通过“黄云”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稻田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金黄色,给人以丰收的预感。接着,“击鼓看禾海上闻”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海”这一比喻,将稻田比作海洋,而“击鼓”则象征着农忙时节的劳作氛围,营造出一种热烈、欢快的劳动场面。

“穫稻舟如凫雁合,捕鱼人向水烟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事活动的多样性和繁忙景象。稻谷收获时,船只如同鸭雁般穿梭于稻田之中,捕鱼的人则在水面忙碌,与远处的炊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

“烧盐处处因禾秆,射弩朝朝及鳖裙”两句,展示了农耕文化中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面。农民利用稻草进行烧盐,既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反映了他们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射弩则是农闲时的一种娱乐活动,与捕捉甲鱼相结合,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性。

最后,“生钓河豚还大得,为渔吾亦胜为君”表达了诗人对渔猎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河豚虽有毒,但生钓而食,体现了冒险精神和对美食的热爱;“为渔吾亦胜为君”则表达了诗人宁愿过渔猎生活,也不愿做他人的臣服者,彰显了独立自主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南方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既有对劳动的赞美,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