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游浯溪读唐中兴颂用黄文节诗韵赏析

游浯溪读唐中兴颂用黄文节诗韵

清 · 阮元
帆随湘转寻浯溪,登岸欲摩唐宋碑。
密林接叶山径寂,青虫当路垂秋丝。
桥边清波眼到底,乱石凿凿藏鱼儿。
苍崖百尺悬于西,削成绝壁鸟不栖。
碑乃鲁国之所写,颂乃次山之所为。
三千里外有水部,十四年后无太师。
人贤地胜文笔古,过客墨拓争洒挥。
壁立积铁屹不动,安者见安危见危。
江湖岂独漫郎宅,又遣山谷来题诗。
各人忠爱各朝事,大部楚泽骚人辞。
事有至难最可叹,靖康俄与灵武随。
惟有溪边古渔父,欸乃湘烟无所悲。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阮元游历浯溪时所作,他沿着湘江追寻,登岸后被唐宋时期的碑刻吸引。诗中描绘了深林幽静、秋虫挂丝、清澈见底的溪流、乱石间藏鱼的场景,以及峭壁上鲁国刻写的碑文和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次山”)的赞颂。诗人感慨时间流转,人才辈出,如唐代的水部郎官与宋代的太师已成过往,而浯溪之地因人杰地灵,文采斐然,引来了众多游客挥毫题诗。

诗中提到的“靖康俄与灵武随”,暗指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沉思。最后,诗人以溪边渔父的形象作结,他在欸乃的渔歌中,面对湘江烟波,似乎并未被世事纷扰所动,展现出超脱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踪为线索,融自然景色、历史遗迹与个人感慨于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