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意难忘(题水西庄图)赏析

意难忘(题水西庄图)

近现代 · 张克家
销夏扁舟。
爱水西驻泊,选胜探幽。
炊烟低不见,钩月淡初浮。
谈往事,数帆楼。
身外认轻沤。
摩顶悟,三生石上,曾作句留。
何人吮笔冥搜。
似导江界画,石谷绸缪。
看枫空有恨,拾芥总添愁。
叹措大,愿难酬。
更买个林邱。
莫谩使、南阳佳话,独擅千秋。

词语解释

爱水的意思:(1).爱惜水。《韩诗外传》卷三:“夏不敷浴,非爱水也。”(2).佛教语。指因爱欲而产生的津液、眼泪之类。《楞严经》卷八:“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诗》之十二:“濙濙爱水衫前泪,渺渺游魂树底春。”(3).比喻情欲。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扁舟的意思:◎ 扁舟 piānzhōu[small boat;skiff] 小船一叶扁舟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不见的意思:◎ 不见 bùjiàn(1) [do not see;do not meet]∶不曾相见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2) [be lost;be missing]∶[东西]见不着;丢失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绸缪的意思:◎ 绸缪 chóumóu(1) [bind tightly]∶紧密缠缚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2)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缠绵;情意深厚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吴质《答东阿王书》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卢湛《赠刘琨一首并书》...

炊烟的意思:◎ 炊烟 chuīyān[smoke from kitchen chimneys] 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炊烟袅袅...

措大的意思:◎ 措大 cuòdà[wretched fellow] 旧称贫寒的读书...

独擅的意思:◎ 独擅 dúshàn[be good at …; by oneself] 独自据有;独揽独擅此技...

钩月的意思:(1).指刀剑弯曲像月牙的部分。 汉 王充 《论衡·率性》:“今妄以刀剑之鉤月,摩拭朗白,仰以嚮日,亦得火焉。夫鉤月,非阳遂也,所以耐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2).弯月。 唐 元稹 《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露盘朝滴滴,鉤月夜纤纤。”...

佳话的意思:[释义](名)流传一时,当做谈话资料的好事或趣事。 [构成]偏正式:佳(话 [例句]这件事被人们传为佳话。(作宾语)...

江界的意思:(1).沿江地区。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公暂临 江 界,已悉 南越 之兵;裁泛楼船,即善 昆弥 之战。”《宋史·祁廷训传》:“从征 淮南 ,赐以明光细甲,令董舟师巡 江 界。 吴 人伏兵 三江口 葭菼中,掩击 廷训 , 廷训 力战大破之。”(2).江水形成的天然分界。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界画的意思:◎ 界画 jièhuà[draw lines with the aid of a ruler in drawing palatial buildings]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界尺作线,精细地画出以宫殿楼台为主体的画,也指这样的画儿...

句留的意思:逗留;停留。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上元县 ﹞自 唐 初并无县丞,诸司注授,句留在京,纵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铁桥石柱我未到, 黄湾 胥口 先句留。”...

空有的意思:(1).佛教语。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谓相反相成的真俗两谛。《佛地经论》卷四:“菩萨藏,千载已前,清净一味,无有乖諍;千载已后,乃兴空有二种异论。”《后汉书·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 李贤 注:“不执著为空,执著为有;兼遣谓不空不有,虚实两忘也。”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二諦现空有之津,二智包权实之底。”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普愿众生同我愿,能於空有善思惟。”(2).徒有;只有。 后蜀 欧阳炯 《江城子》词:“空有 姑苏臺 上月,如 ...

林邱的意思:见“ 林丘 ”。...

冥搜的意思:(1).尽力寻找,搜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吾家三世积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负郭之田以供笔札之用。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餘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絶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癩头蟆猝然跃去。”(2).深思苦想。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明光殿 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曲:“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

摩顶的意思:(1).见“ 摩顶放踵 ”。(2).《法华经》谓 释迦牟尼佛 以大法付嘱大菩萨时,用右手摩其顶。后为佛教授戒传法时的仪轨。《法华经·嘱累品》:“ 释迦牟尼佛 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 摩訶萨 顶,而作是言:‘我於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作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 唐 张南史 《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诗:“禪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西游记》第四十回:“感蒙 观世音菩萨 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3).指受戒出家。 清 李渔 《怜香伴·...

南阳的意思:◎ 南阳 Nányáng[Nanyang] 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千秋的意思:[释义](1) (名)泛指很长久的时间:千秋万代。 (2) (名)敬辞;称人寿辰。 [构成]偏正式:千(秋...

轻沤的意思:浮在水面的水泡。 唐 元稹 《哭小女降真》诗:“雨点轻沤风復惊,偶来何事去何情。” 清 赵翼 《浪花》诗:“轻沤数点碧溪滨,醖酿寧烦淑气緼。”...

三生的意思:◎ 三生 sānshēng[the three lives of rebirth]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白居易《赠张处士山人》三生有幸...

身外的意思:自身之外。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諛之説。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清 陆次云 《出门》诗:“堂上有慈亲,身外无昆季。”...

拾芥的意思:◎ 拾芥 shíjiè[a piece of cake] 芥:小草。拾取地上的小草,喻指事情不费多大气力就能办到...

石谷的意思:石山之间的谷道。 唐 韩愈 《燕喜亭记》:“既成, 愈 请名之,其石谷曰 谦受之谷 ,瀑曰 振鷺之瀑 。谷言德,瀑言容也。”...

水西的意思:(1).泛指水的西边。 唐 刘长卿 《寄灵一山人初还云门》诗:“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唐 赵嘏 《汾上宴别》诗:“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2).古寺名。 唐 时胜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天宫水西寺 。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王琦 注引《江南通志》:“ 水西山 ,在 寧国府 涇县 西五里,林壑邃密,下临 涇溪 。旧建 宝胜 、 崇庆 、 白云 三寺…… 宝胜寺 即 水西寺 , 白云寺 即 水西首寺 , 崇庆寺 即 天宫水西寺 也。...

吮笔的意思:犹含毫。借指构思为文或绘画。 宋 王禹偁 《一品孙郑昱》诗:“脱耒秉金鉞,吮笔乘朱轩。” 清 曹寅 《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诗:“常嗤俗世子,吮笔輙求似。” 清 蠡城剑侠 《<轩亭冤>书后》:“﹝ 湘灵子 ﹞乃不辞劳瘁,舞文嚼墨吮笔以传之。”...

探幽的意思:(1).探索深奥的事理。《后汉书·陈宠传》:“陛下探幽析微,允执其中,革百载之失,建永年之功。” 晋 潘尼 《释奠颂》:“探幽穷賾,温故知新。”(2).探寻幽境。 五代 齐己 《送僧游龙门香山寺》诗:“君到 香山寺 ,探幽莫损神。” 清 乔莱 《湘口》诗:“探幽更向 愚溪 去,野性偏宜鸥鷺羣。”...

往事的意思:◎ 往事 wǎngshì[history;the past;past events] 从前的事情往事历历在目...

销夏的意思:消夏。解暑,避暑。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销夏湾>》诗:“遗名復避世,销夏还销忧。”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精怪·鳖精》:“ 吴门 俗例,新嫁娘每过端阳节,輒归寧销夏。”...

选胜的意思:寻游名胜之地。 唐 张籍 《和令狐尚书平泉东庄近居李仆射有寄十韵》:“探幽皆一絶,选胜又双全。” 宋 陆游 《风入松》词:“万金选胜鶯花海,倚疎狂驱使青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搜奇不让古人痴,选胜氊椎每自随。”...

驻泊的意思:(1).船停留。 唐 陆勋 《志怪录·蟾蜍》:“有一乘航船者偶驻泊门首河内。”(2).指停留;居留。《古尊宿语录》卷十三:“是时迎 师权 在近院驻泊。获时选地建造禪宫。”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鬼神》:“大王自来,且暂驻泊。”《西湖二集·马神仙骑龙升天》:“﹝ 马自然 ﹞遂自 霍桐山 回到 永康县 东天宝观 驻泊。”(3).军队屯驻。《宋史·兵志十》:“凡遣禁军出戍者,简拔精鋭,至於诸州,禁、厢军亦皆戍更,隶州者曰驻泊。”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今已报山前,且回兵驻泊 ...

三生石的意思:传说 唐 李源 与僧 圆观 友善,同游 三峡 ,见妇人引汲, 观 曰:“其中孕妇姓 王 者,是某託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 杭州 天竺寺 外。是夕 观 果殁,而孕妇产。及期, 源 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源 因知牧童即 圆观 之后身。见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后人附会谓 杭州 天竺寺 后山的三生石,即 李源 和 圆观 相会之处。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 唐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