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乌江东隆山邓氏亭赏析

题乌江东隆山邓氏亭

宋 · 贺铸
逋客今何许,空馀接隐亭。
舟随潮水上,门背夕阳扃。
兔策尘生蠹,渔蓑雨化萤。
题诗岩下石,聊代草堂灵。

拼音版原文

jīnkōngjiēyǐntíng

zhōusuícháoshuǐshàngménbèiyángjiōng

chénshēngsuōhuàyíng

shīyánxiàshíliáodàicǎotánglíng

注释

逋客:流浪者。
接隐亭:一个亭子,可能与隐士有关。
舟:小船。
潮水:海潮或江潮。
门:门户。
夕阳:落日。
兔策:兔毫笔。
蠹:蛀虫。
渔蓑:渔夫的蓑衣。
岩下:岩石下面。
聊代:姑且代替。
草堂灵:草堂的灵气,可能指诗人故居的气息。

翻译

如今的流浪者身在何处,只剩下接隐亭空寂依旧。
小船随着潮水漂浮,门户背对着落日紧闭。
兔毫笔沾满尘土,蛀虫侵蚀着渔夫的蓑衣,雨后仿佛化作萤火。
我在岩石下的石头上题诗,权且代替草堂的灵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所作的《题乌江东隆山邓氏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画面。"逋客今何许"开篇,暗示了曾经的隐逸之士已不知去向,只剩下邓氏亭静静地矗立。"空馀接隐亭"进一步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舟随潮水上,门背夕阳扃"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展现出江边亭子的孤独与静谧,小舟随着潮水起伏,而夕阳西下,门扉紧闭,更显其孤寂。"兔策尘生蠹,渔蓑雨化萤"则借典故和自然景象,寓言岁月流逝,时光如梭,渔夫的蓑衣在雨中都可能化为萤火虫,暗示世事变迁。

最后,诗人将情感寄托于"题诗岩下石",希望通过刻石题诗,表达对过往隐逸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眼前景致的赞美,仿佛借此与草堂的灵魂进行交流,"聊代草堂灵"表达了他对草堂文化的敬仰和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体现了贺铸诗歌的婉约与怀旧风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