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杂兴三十九首(其三十一)赏析

杂兴三十九首(其三十一)

宋 · 张镃
渊明膝上桐,一丝不肯挂。
弹声聒天地,无人知此话。
谓琴只这是,世间何用弦。
谓在有无中,其然岂其然。

注释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膝上:放在膝盖上。
桐:梧桐木,常用于制作古琴。
挂:发出声音。
聒:嘈杂,形容声音大而刺耳。
天地:指整个宇宙或大自然。
知:理解,知道。
谓:认为,说。
只:仅仅。
弦:琴弦。
有无:存在与不存在,虚实。
其然:如此,这样。
岂:难道,反问语气。

翻译

渊明膝上的梧桐琴,哪怕一丝声音也不愿发出。
琴声震动天地,却无人能理解这深意。
他说,真正的琴音无需弦索,仅凭心声即可。
他认为音乐存在于有与无之间,这究竟是真是幻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杂兴三十九首》中的第31首。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描述渊明(陶渊明)对待一棵生长在膝上的桐树,表达了他对于自然、艺术和生命本真的态度。

“渊明膝上桐,一丝不肯挂。”这一句展示了陶渊明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不愿意去强迫或干预自然界的事物,即使是自己喜欢的植物也不例外。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与自在的追求。

“弹声聒天地,无人知此话。”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个独自弹琴、声音传遍天地却无人知晓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的执着和孤独,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沉体验。

“谓琴只这是,世间何用弦。”这里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于音乐与生命意义的探索。琴弦在这里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象征着情感和精神的交流。

最后,“谓在有无中,其然岂其然。”则是在哲学层面上对存在与虚无、有形与无形进行反思,呈现出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思考,以及那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智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