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太常葭湄以半舫诗索和次韵四首兼以送之(其二)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倚槛依稀短棹横,世间随处得方瀛。
伊人洄溯终何极,学海波澜只自清。
一曲水仙琴里奏,片帆春雨梦中行。
五湖东望家山近,范蠡扁舟异日轻。
伊人洄溯终何极,学海波澜只自清。
一曲水仙琴里奏,片帆春雨梦中行。
五湖东望家山近,范蠡扁舟异日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对远方的向往。首句“倚槛依稀短棹横”描绘了诗人倚靠栏杆,眼前短桨轻轻横置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世间随处得方瀛”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世界与心中的理想之地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伊人洄溯终何极,学海波澜只自清”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伊人在逆流而上的艰难,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在知识的海洋中,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种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波澜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一曲水仙琴里奏,片帆春雨梦中行”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音乐与梦境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水仙琴声悠扬,仿佛引领着一片帆船在春雨中航行,既浪漫又富有诗意。
最后,“五湖东望家山近,范蠡扁舟异日轻”以历史典故收尾,借范蠡归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家山”不仅指地理上的家乡,更象征着心灵的归宿,而“异日轻”则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希望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