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西斋秋感二十首(其十六)赏析

西斋秋感二十首(其十六)

宋末元初 · 方回
欲雨雨不堕,谓晴晴无期。
秋阴白日暗,黯淡寒云垂。
华盛不长保,百卉忽已衰。
萧飒枯草中,嘉菊遗妍姿。
渊明但熟醉,不作骚人悲。
悲更盛于骚,俗士焉得知。
感极每欲死,唯酒能宽之。
幸有杯中物,勿惜时一持。

注释

欲雨:即将下雨。
谓:说。
晴无期:放晴无定。
秋阴:秋天阴天。
黯淡:昏暗。
寒云垂:冷云低垂。
衰:凋零。
嘉菊:美丽的菊花。
遗妍姿:仍显美丽。
熟醉:沉醉。
骚人:多愁善感的文人。
悲更盛:悲伤更深。
俗士:凡夫俗子。
感极:情绪激动。
宽:缓解。
杯中物:杯中的酒。
勿惜:不必吝啬。

翻译

眼看要下雨却不下,说是放晴又遥无期。
秋天阴云密布,白天都显得昏暗,寒冷的乌云低垂。
盛开的花朵无法长久保持,各种花草突然间就凋零了。
在萧瑟的枯草丛中,仍有菊花展现出美丽的姿态。
陶渊明只愿沉醉其中,不去做多愁善感的文人。
他的悲伤比诗人更深沉,凡夫俗子哪能理解。
情绪激动时常常想寻死,唯有美酒能稍解忧郁。
幸好还有杯中的佳酿,不妨时常举杯畅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秋意与个人内心的凄凉。开篇“欲雨雨不堕,谓晴晴无期”勾勒出一种秋天特有的阴霾天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失望。接着,“秋阴白日暗,黯淡寒云垂”更深化了这种氛围,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萧瑟。

“华盛不长保,百卉忽已衰”则是对自然界中花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常感。"萧飒枯草中,嘉菊遗妍姿"中的“嘉菊”虽依旧保持着美丽,但已经处于凋零之境,这种对比更增添了一份哀愁。

而诗人在面对这样的情景时,并没有选择悲从中来,而是“渊明但熟醉,不作骚人悲”。这里的“渊明”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自称,他选择了饮酒作为逃避现实和情感痛苦的一种方式。

然而,尽管如此,“悲更盛于骚,俗士焉得知”表达了一种深藏不露的哀伤,这份悲痛超越了寻常的文字描绘,只有诗人才可能真正理解。"感极每欲死,唯酒能宽之"则是对上述情感的一种极端表达,饮酒成为了缓解这种绝望与悲痛的手段。

最后,“幸有杯中物,勿惜时一持”是一种对现世的无奈接受,同时也是对生活中那一点点美好仍然要去珍惜的一种态度。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深邃而复杂的情感空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