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夫寄黄山榧子有诗因同来韵
琅然讽咏兴凌云,瞠若追攀颡流泚。
玉山妙唱久寂寥,可与言诗有之子。
裁笺远饷风露新,坐我千尺黄山底。
初挼玄縠出冰霜,小嚼清香泛窗几。
已轻魏帝昵蒲桃,肯许唐贤魁绿李。
极知人口无正味,苦谈甘酸各矜美。
不经真识为品题,此物初筵几不齿。
青菁有用拔蒿莱,白粲无酬腐糠秕。
士怀瑰玮勿自神,邂逅飞沈同一理。
子才超矣会晔然,外泽中真期是以。
味果固已驱烦邪,味道更须沦骨髓。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哮阚:威严、严厉。凛凛:严肃、威严的样子。
琅然:清脆悦耳。
蒲桃:葡萄。
绿李:比喻美好的事物。
邂逅:偶然相遇。
飞沈:升沉、得失。
晔然:光明灿烂的样子。
外泽:表面的光彩。
骨髓:比喻内心深处。
翻译
苏东坡的文章中充满威严之声,如同面对英勇的站立者。他的吟诵高亢激昂,仿佛要直冲云霄,目光炯炯,仿佛追赶着灵感。
美妙的诗歌长久以来寂静无声,能与他谈论诗歌的人实在少有。
远方的朋友送来新鲜的诗篇,就在我这黄山脚下。
初时如摸黑从冰霜中取出丝绸,细细品味,清香四溢。
他已经超越了魏帝的葡萄,岂肯只认同唐贤的绿李。
深知人各有喜好,苦涩与甜美都被赞美。
未经真正理解就被评价,这些诗作起初可能被忽视。
青菜虽普通,也能拔除杂草,白米虽常见,却不能替代糟粕。
士人怀才不必自傲,人生起伏皆有其理。
你的才华超群,内外兼修,这是你的独特之处。
诗歌的味道确实能驱散烦恼,更深入骨髓的滋味更是珍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行夫寄黄山榧子有诗因同来韵》。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黄山榧子的赞美和鉴赏。
首先,"老坡文中哮阚声,凛凛常如对英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植物独特声音的欣赏,这种声音仿佛是自然界中的音乐,为大自然增添了一份诗意。接下来的"琅然讽咏兴凌云"则描绘出榧子树在云间飘逸的姿态,显示了作者对这种植物生长环境的描写。
"玉山妙唱久寂寥"一句中,"玉山"指代黄山,表明诗人对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可与言诗有之子"则是说榧子的美丽可以和诗歌相媲美,是值得赞叹的对象。
"裁笺远饷风露新,坐我千尺黄山底"表达了作者在黄山下,享受着清新的风和露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初挼玄縠出冰霜,小嚼清香泛窗几"则是对榧子味道的描绘,通过"初挼"和"小嚼"两个动作词,可以感受到作者细腻地品尝榧子的情景。
接下来的"已轻魏帝昵蒲桃,肯许唐贤魁绿李"一句中,作者将榧子与历史上的名贵果实相比,显示出它在诗人心中的珍贵程度。"极知人口无正味,苦谈甘酸各矜美"则是说人们对于口味的追求往往主观而不一,而榧子的独特风味却超越了这种主观评价。
"不经真识为品题,此物初筵几不齿"表达了作者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的人,才能领略到榧子这一天然食品的真正价值。"青菁有用拔蒿莱,白粲无酬腐糠秕"则是说榧子的种子可以食用,而不好的部分则如同废弃的谷物,无人问津。
最后的"士怀瑰玮勿自神,邂逅飞沈同一理。子才超矣会晔然,外泽中真期是以"和"味果固已驱烦邪,味道更须沦骨髓"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榧子的深层次的认识和欣赏,以及这种食物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山榧子多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于天然食品独特风味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