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定海许县丞
雨露随花绶,云霞避綵衣。
贤声今已著,色养旧无违。
万里沧溟月,清秋作伴归。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为送别好友许县丞前往南方任职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仕途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首句“蛟门佐邑满”描绘了许县丞在重要职务上的繁忙与成就,暗示他在定海的政绩显著。次句“南去候庭闱”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南下任职后能够回家探望家人的期待,体现出深厚的亲情牵挂。
“雨露随花绶”以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象征着友人的仕途顺利;“云霞避綵衣”则以自然景象烘托出友人的高贵气质和显赫地位。这两句赞美了许县丞的才华和官威。
“贤声今已著”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名声远播,显示出其品德和才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色养旧无违”则是对友人孝顺父母的美德的肯定,希望他不忘家中亲情。
最后两句“万里沧溟月,清秋作伴归”以广阔的海面和明亮的秋月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家路途的想象,以及对友人清廉归乡的美好祝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又寄托了对家庭团聚的期盼,展现了元末明初诗歌的典型风格。
词语解释
沧溟的意思:(1).大海。《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沧溟。” 唐 元稹 《侠客行》:“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一泛沧溟,即晕眩呕噦,不能行立。” 赵朴初 《忆江南》词之八:“ 青 藏 雪,到此出沧溟。”(2).苍天,高远幽深的天空。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一折:“天地为盟,上有沧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边城尘土暗沧溟,勒石 燕然 未有人。” 清 陈梦雷 《登屴崱峰》诗之二:“泉归洞壑声闻静,天入沧溟法界空。”...
色养的意思:(1).《论语·为政》:“ 子游 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子夏 问孝。子曰:‘色难。’” 朱熹 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一说,谓承顺父母颜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长豫 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旧唐书·裴漼传》:“ 漼 色养劬劳,十数年不求仕进。”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近闻此孙不爱读书,稍失色养於二大母。”(2).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
庭闱的意思: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文选·束晳〈补亡〉诗》:“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庭闈,亲之所居。” 唐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诒》诗:“庭闈际海曲,軺传荷天慈。” 清 刘大櫆 《少宰尹公行状》:“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训,言动皆必以礼。”因用以称父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诗:“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闈?”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闈。”...
无违的意思:(1).没有违背;不要违背。《书·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时惟天命,无违。”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宋 文天祥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伯奇 令无违, 申生 恭不贰。”(2).特指不要违反礼法、天道。《论语·为政》:“ 孟懿子 问孝,子曰:‘无违。’” 杨伯峻 注引 黄式三 《<论语>后案》:“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三:“至人秉元化,动静体无违。”...
贤声的意思:贤明的名声。 唐 杜甫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诗:“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明 李开先 《送王杏里上京改任》诗:“歷官籍籍著贤声,藩臬迟迴半此生。” 清 吴锡麒 《消夏第四集分得咏史乐府·夫人城》:“刺吏著威名,阿母有贤声。”...
雨露的意思:◎ 雨露 yǔlù[rain and dew]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泽...
云霞的意思:◎ 云霞 yúnxiá[rosy clouds] 彩云和彩霞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伴的意思:◎ 作伴 zuòbàn[keep company] 做伴;当陪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