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苏才翁挽词三首(其一)
宋 · 梅尧臣
二十识君貌,交游非一朝。
魄光沉碧海,志业陨青霄。
洛客旧为社,楚人今作招。
素车京岘路,应不似嶕峣。
魄光沉碧海,志业陨青霄。
洛客旧为社,楚人今作招。
素车京岘路,应不似嶕峣。
注释
二十:二十岁。识:认识。
君:你。
貌:容貌。
交游:交往。
非:不是。
一朝:一蹴而就。
魄光:精神光辉。
沉:深沉。
碧海:碧蓝的大海。
志业:志向事业。
陨:消逝。
青霄:青天。
洛客:洛阳的朋友。
旧为:曾经是。
社:聚会。
楚人:楚地的人。
今作:现在成为。
招:召集者。
素车:朴素的车子。
京岘路:京岘的道路。
应:可能。
不似:不再像。
嶕峣:形容山势险峻,这里指意气风发的样子。
翻译
二十岁时我初次认识你的容貌,我们的交往并非一蹴而就。你的精神深沉如碧海,志向高远却在青春年华中消逝。
你在洛阳时曾是旧友聚会的一员,如今在楚地又成为新朋友的召集者。
想象你乘坐朴素的车子在京岘路上,恐怕已不再像往昔那样意气风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悼念友人苏才翁而作,表达了对逝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其人品的赞美。首句“二十识君貌”回忆两人年轻时相识的情景,接着“交游非一朝”强调了他们长久的友情。"魄光沉碧海,志业陨青霄"运用比喻,形容苏才翁的才华如同星辰陨落,显示出他的才情之高和命运的无常。"洛客旧为社,楚人今作招"暗示苏才翁生前在洛阳等地交友广泛,如今却已离世,令人感慨。最后两句“素车京岘路,应不似嶕峣”描绘出送别时凄凉的场景,想象苏才翁的灵柩在京岘路上行进,与他生前的峥嵘岁月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对故人的深情追忆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