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狮儿(其三)
清 · 厉鹗
妆楼正卧,底须诘取,于菟痴小。
解事吴娃,戏学凤仙亲捣。
红丝缭绕。
便万贯、呼来还少。
防失却,袅蹄重铸,閒坊寻到。
蟋蟀吟中醒悄。
正无声四壁,立残斜照。
不捕依然,阶药纷披藏好。
携儿乳饱。
从榻畔、微温相恼。
春回早。
八九墙阴新扫。
解事吴娃,戏学凤仙亲捣。
红丝缭绕。
便万贯、呼来还少。
防失却,袅蹄重铸,閒坊寻到。
蟋蟀吟中醒悄。
正无声四壁,立残斜照。
不捕依然,阶药纷披藏好。
携儿乳饱。
从榻畔、微温相恼。
春回早。
八九墙阴新扫。
鉴赏
这首《雪狮儿》(其三)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活气息。
诗中的“妆楼正卧”,仿佛是主人公在静谧的闺房中悠闲地躺着,享受着片刻的宁静。接下来的“底须诘取,于菟痴小”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幽默感。这里的“于菟”指的是老虎,此处用以形容某种小动物的可爱与天真。
“解事吴娃,戏学凤仙亲捣”则描绘了女主人公与侍女之间的互动,她们或许在学习捣药,这种日常的劳作被赋予了趣味性,展现出生活的轻松与和谐。接着的“红丝缭绕。便万贯、呼来还少”两句,通过红丝线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无法替代亲情与友情的珍贵。
“防失却,袅蹄重铸,閒坊寻到”则进一步描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似乎在担心某件事物的丢失,但最终还是找到了,这种情感的起伏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蟋蟀吟中醒悄。正无声四壁,立残斜照”几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光影变化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蟋蟀的鸣叫,四壁的寂静,以及夕阳的余晖,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的画面。
“不捕依然,阶药纷披藏好。携儿乳饱。从榻畔、微温相恼”则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乐趣。孩子们在阶前玩耍,药草纷披,母亲带着孩子享受着温暖的时光,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是诗歌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最后,“春回早。八九墙阴新扫”以春天的到来作为收尾,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整个画面因此而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期待。
整体而言,《雪狮儿》(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和情感深度的家庭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美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捕捉,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