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一)
宋 · 吴芾
士贫亦常事,但视其所依。
苟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辉。
渊明生乱世,初不求奋飞。
为贫聊一出,违己即言归。
归来坐衡宇,无粟可疗饥。
作诗咏贫士,泰然曾不悲。
苟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辉。
渊明生乱世,初不求奋飞。
为贫聊一出,违己即言归。
归来坐衡宇,无粟可疗饥。
作诗咏贫士,泰然曾不悲。
注释
士:读书人。贫:贫困。
依:依靠。
道:正道。
暮景:晚年。
渊明:陶渊明。
奋飞:仕途显达。
聊:姑且。
违己:违背本心。
衡宇:简陋的房屋。
粟:粮食。
疗饥:充饥。
泰然:坦然自若。
悲:悲伤。
翻译
贫困是常有的事,关键看依赖何物。只要能依靠正道,晚年也会有光彩。
陶渊明生活在乱世,起初并不追求仕途显达。
为了摆脱贫困他暂且外出,一旦违背本心就立即回家。
回家后坐在简陋的屋檐下,没有粮食来充饥。
他写下诗歌赞美贫困者,坦然处之,未曾悲伤。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贫士境况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贫困生活态度的思考。开篇“士贫亦常事,但视其所依”表明士人之贫并非罕见,但关键在于他们心灵的依托是什么。接着,“苟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辉”说明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能够依靠道德和信念,即便是在黄昏时分,也能找到光彩。这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贫困的心灵自足。
“渊明生乱世,初不求奋飞”中的“渊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隐者嵇康,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但并不急于功名。此处借用嵇康之事来表达诗人对于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态。
“为贫聊一出,违己即言归”则显示了诗人面对贫困时的无奈与自省,尽管暂时走出去试图改善生活,但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就会选择回归。这里体现了一种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归来坐衡宇,无粟可疗饥”描述诗人回到家中,却发现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缓解饥饿。这两句通过对贫困生活的具体描写,传递出一种无奈而又平和的心境。
最后,“作诗咏贫士,泰然曾不悲”表明诗人在面对贫困时,还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通过创作诗歌来抒发自己作为一个贫士的感受,这种泰然自若之中,并没有表现出深刻的悲哀。
整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超脱物质困境的心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