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歙山栖霞寺
唐 · 顾况
明徵君旧宅,陈后主题诗。
迹在人亡处,山空月满时。
宝瓶无破响,道树有低枝。
已是伤离客,仍逢靳尚祠。
迹在人亡处,山空月满时。
宝瓶无破响,道树有低枝。
已是伤离客,仍逢靳尚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明徵君:古代文士的别称。旧宅:昔日的住宅。
陈后主:南朝陈国的末代君主。
迹:遗迹。
亡处:逝去的地方。
山空:山间寂静。
月满:月光圆满。
宝瓶:珍贵的瓶子。
破响:破裂的声音。
道树:路边的树木。
低枝:低垂的树枝。
伤离客:感伤离别的旅人。
靳尚祠:古代人物靳尚的祠堂。
翻译
来到明徵君的旧居,陈后主曾在此题诗。遗迹尚存,但人已不在,只有山静月明之时。
珍贵的瓶子无声无息,道旁的老树低垂枝头。
我本就怀着离别之痛,又恰逢靳尚祠的存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对往昔岁月的留恋。"明徵君旧宅,陈后主题诗"一句,通过提及主人公回访故居和陈述过去的主题,设置了整首诗的基调,彰显出一种怀旧的情感。
"迹在人亡处,山空月满时"中,“迹”指的是昔日的足迹,而“人亡”则是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写照。这里的“山空月满”构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情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物是人非的苍凉。
"宝瓶无破响,道树有低枝"则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来强化这种怀旧之情。"宝瓶"象征着珍贵的记忆,而“无破响”意味着这些记忆虽然不再发出声音,但依然完整地保留着。"道树"和"低枝"则描绘出一种自然景观,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影。
"已是伤离客,仍逢靳尚祠"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伤离客"指的是对于离别的伤感,而“仍逢”则意味着这种伤感并未减退,反而在特定的环境中被重新唤起。
整首诗通过对旧宅、自然景观和个人记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与往昔间差异时所产生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