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十首(其二)
宋末元初 · 陈普
潇洒枯藤老屦,行行只复行行。
泥路野人屐迹,石桥流水琴声。
泥路野人屐迹,石桥流水琴声。
注释
潇洒:形容举止自然,不拘束。枯藤:干枯的藤蔓,可能象征岁月的痕迹。
老屦:破旧的老鞋子。
行行:行走的样子,重复强调不断前行。
泥路:泥土铺成的道路。
野人:乡村或野外的人。
屐迹:木屐留下的痕迹。
石桥:用石头建造的桥。
流水:流动的水,可能指溪流。
琴声:可能是想象中的琴声,也可能指流水声。
翻译
他独自漫步,身着枯藤老鞋,步履轻盈而悠然。沿着泥泞小路,留下乡人脚印,石桥边传来流水伴奏的琴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乡村野步图景。"潇洒"两字刻画出诗人独自漫步时的轻松自在,"枯藤老屦"则暗示了环境的古老和质朴。"行行只复行行"强调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步伐,仿佛在享受这份孤独的旅程。
"泥路野人屐迹"描绘了乡间小道上只有诗人的足迹,反映出他与世隔绝的闲逸生活,"野人"一词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石桥流水琴声"则是通过流水声和想象中的琴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和谐自然的意境,给人以宁静的心灵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田野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陈普作为宋末元初的文人,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情怀,这首《野步十首(其二)》正是这种风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