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子玉纸帐
宋 · 苏辙
夫子清贫不耐冬,书斋还费纸重重。
窗明晓日从教入,帐厚霜飙定不容。
京兆牛衣聊可藉,公孙布被旋须缝。
吴绫蜀锦非嫌汝,简淡为生要易供。
窗明晓日从教入,帐厚霜飙定不容。
京兆牛衣聊可藉,公孙布被旋须缝。
吴绫蜀锦非嫌汝,简淡为生要易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夫子:指有学问的老师。清贫:贫穷清苦。
耐:忍受。
冬:冬天。
书斋:书房。
费:消耗。
窗明:窗户明亮。
晓日:早晨的阳光。
帐厚:帐子厚实。
霜飙:寒风。
不容:抵挡不住。
京兆:古代地区名,这里代指粗布。
牛衣:粗布衣,比喻贫贱。
聊可藉:勉强可以用来遮盖。
公孙:古人姓氏,这里泛指。
布被:棉被。
吴绫:吴地的精细丝绸。
蜀锦:蜀地的精美织锦。
嫌汝:嫌弃你(指简朴的生活方式)。
简淡:简单朴素。
易供:容易满足。
翻译
先生清贫无法抵御寒冬,书斋里的纸张消耗巨大。明亮的窗户任晨光照进,厚重的帐幔足以抵挡寒风。
暂且用京兆的粗布遮身,公孙的布被还需要赶紧缝补。
即使是吴地的绸缎蜀地的锦,我并不嫌弃,简朴生活才是我所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和柳子玉纸帐》。诗人以夫子(指读书人)的生活为切入点,描绘了一幅清贫而雅致的学习场景。首句“夫子清贫不耐冬”表达了主人公虽生活简朴,但对知识的追求坚韧不拔,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难以抵挡求知的热情。次句“书斋还费纸重重”进一步强调了读书人的勤奋,纸张的消耗反映出其学问的积累。
“窗明晓日从教入,帐厚霜飙定不容”描绘了书斋环境的明亮与温暖,窗户透进晨光,足以照亮读书,而厚重的纸帐则能抵挡寒风,为学习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避风港。接下来,“京兆牛衣聊可藉,公孙布被旋须缝”借用了典故,表示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能找到简单的安慰,如牛衣(粗布衣)和布被,表达出坚韧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吴绫蜀锦非嫌汝,简淡为生要易供”表达了诗人对于华丽生活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即便是贵重的丝绸织品,也不及简朴生活的实用和易于维持。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读书人的清贫生活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苏辙的简朴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