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散步(其三)
宋 · 郑清之
晚岁知非蘧伯玉,前身作脱戒师兄。
青山不灼利名火,白发能销忿欲兵。
境对虚空全体现,眼无拣择内心平。
晓窗醒寂关何事,到枕清钟一两声。
青山不灼利名火,白发能销忿欲兵。
境对虚空全体现,眼无拣择内心平。
晓窗醒寂关何事,到枕清钟一两声。
注释
蘧伯玉: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以善于反省著称。脱戒师兄:比喻过去的修行生活或曾经的戒律严格身份。
利名火:指追求名利的心火。
忿欲兵:形容因愤怒和欲望引发的冲突。
虚空:象征无边无际、超脱世俗的空间。
拣择:选择、区别对待。
晓窗:清晨的窗户,代指黎明时分。
清钟:寺庙中的钟声,象征宁静和提醒。
翻译
晚年方知蘧伯玉的悔悟,前世似曾是戒律严格的僧侣。青山不燃名利之火,白发消解心中的愤怒与欲望。
面对空灵的环境,心灵展现真实本性,眼中无分别,内心平静。
清晨窗户边醒来,寂静中不知有何事,只听到枕边报时的钟声一两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晨兴散步(其三)》,诗人以晚年的自我反思开篇,将自己比作春秋时期蘧伯玉,寓意着对过去错误的认识和改正。他自称曾经像出家僧人般放下名利之心,表达了对世俗欲望的淡泊。接着,诗人通过青山与白发的意象,强调了岁月的流逝和心境的平静,暗示了经历世事后的超然与淡泊。
"青山不灼利名火",形象地描绘了青山的宁静,不为名利所动,如同熄灭了欲望的火焰;"白发能销忿欲兵",则以白发象征时光荏苒,消解了心中的愤恨与欲望。诗人身处空灵的环境,眼中无分别,内心平静如镜,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最后,诗人以清晨窗户透进的寂静和偶尔传来的钟声结束,表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暗示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