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登伟观因诵老杜道林岳麓诗用其韵赏析

登伟观因诵老杜道林岳麓诗用其韵

宋 · 许及之
立秋三日天气殊,凉风渺渺舒郁纡。
少日第拄西山笏,暇时惟汎会昌湖。
投老身登华盖顶,度堂面直莲峰炉。
长江回抱若裹玉,明月荡漾如怀珠。
楠溪大源小源出,樟浦早潮晚潮俱。
凌空笔架呈挂綵,出海金轮看浴乌。
中川蚌胎非妩媚,港口螺浮疑虚无。
何以得此江山伟,若有相者神明扶。
了知无一可云补,其敢有二当何诛。
故人相逢笑颠错,生涯不解先膏腴。
且同野叟共尔汝,免以前衔相唤呼。
看山未觉迷老眼,报国终愧全微躯。
斫竹特为三益径,把钓倦作扁舟图。
乃知绝境真妙绝,强名孤屿何尝孤。
凭栏聊欲须款款,飞帆正尔来于于。
明朝此兴定不浅,但恐劳苦肩舆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伟观处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开篇即以“立秋三日天气殊”点明时节,通过“凉风渺渺舒郁纡”描绘出秋风轻拂、空气清新宜人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少日第拄西山笏,暇时惟汎会昌湖”表达了自己在闲暇之余,漫步山间、泛舟湖上的自在与惬意。

“投老身登华盖顶,度堂面直莲峰炉”则进一步展示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情景,华盖顶、莲峰炉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壮观。长江、明月、楠溪、樟浦等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凌空笔架呈挂彩,出海金轮看浴乌”运用了笔架山、金轮(可能指太阳)等意象,赋予画面以动态美,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而“中川蚌胎非妩媚,港口螺浮疑虚无”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深邃。

“何以得此江山伟,若有相者神明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了知无一可云补,其敢有二当何诛”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心,认为任何言语都无法完全表达其伟大之处。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与故人的相聚,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与随性,以及与自然的亲近。通过“且同野叟共尔汝,免以前衔相唤呼”一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看山未觉迷老眼,报国终愧全微躯”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但仍心系国家、渴望为国效力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有限的谦逊。最后,“斫竹特为三益径,把钓倦作扁舟图”则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生活的淡泊与随性,以及对国家的深情厚谊。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