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钧郎中
宋 · 苏辙
君家毗陵本江南,虽为浙西终未甘。
风流秀发自不减,气质浑朴犹中含。
敲榜满前但长啸,簿书堆案常清谈。
湖中往往载画舫,竹下小小开茅庵。
歌吟仿佛类骚雅,导引委曲师彭聃。
新茶泼乳睡方觉,渌酒倾水醒复酣。
一朝挥手去不顾,使我把袂心难堪。
扁舟水涸费牵挽,瘦马雪冻忧朝参。
一官来往似秋燕,薄俸包裹如春蚕。
东南乞麾尚可得,白首谁念家无甔。
风流秀发自不减,气质浑朴犹中含。
敲榜满前但长啸,簿书堆案常清谈。
湖中往往载画舫,竹下小小开茅庵。
歌吟仿佛类骚雅,导引委曲师彭聃。
新茶泼乳睡方觉,渌酒倾水醒复酣。
一朝挥手去不顾,使我把袂心难堪。
扁舟水涸费牵挽,瘦马雪冻忧朝参。
一官来往似秋燕,薄俸包裹如春蚕。
东南乞麾尚可得,白首谁念家无甔。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家:你的家族。毗陵:地名。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浙西:浙江西部。
终未甘:始终不甘心。
风流:风采。
秀发:出众。
气质:内在品质。
浑朴:淳朴。
中含:蕴含。
敲榜:敲击木板。
簿书:公文。
清谈:轻松交谈。
画舫:装饰华丽的小船。
茅庵:简陋的小屋。
歌吟:歌唱。
骚雅:《离骚》般的高雅。
彭聃:古代养生家。
泼乳:形容茶汤浓厚。
醒复酣:清醒后再饮酒。
挥手去:决然离去。
把袂:握着衣袖。
扁舟:小船。
牵挽:拉拽。
瘦马:形容马瘦弱。
朝参:早朝。
秋燕:比喻频繁的官场活动。
薄俸:微薄的俸禄。
春蚕:比喻辛勤工作。
东南乞麾:向东南地区求取职位。
家无甔:家中无食物。
翻译
你的家族原本在毗陵,虽然身处浙西却始终不甘平凡。你的风采依旧出众,气质淳朴中蕴含深沉。
你常常敲击着木板高声吟唱,面对堆积如山的公文也能轻松谈论。
湖上画舫载着你游历,竹林深处有你的小屋。
你的歌声和诗篇如同《离骚》般高雅,行为举止遵循彭祖的养生之道。
品新茶如乳汁般香甜,喝醉后又在清水中清醒。
一旦你决然离去,让我握着衣袖难以承受这离别之痛。
扁舟在干涸的河中艰难前行,寒冬里瘦马担忧早朝的行程。
你在官场如同秋燕飞来飞去,微薄的俸禄却像春蚕吐丝般辛苦。
尽管东南之地还可能有职位空缺,但又有谁能在我年老时想起我家中无食可餐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送别友人李钧郎中所作,表达了对李钧的赞赏与离别的感慨。诗人首先提到李钧的出身江南毗陵,虽然在浙西任职,但他骨子里的风流才情和朴实气质并未改变。他才华横溢,常在公事之余高声吟咏,或与朋友清谈,生活既儒雅又逍遥。
诗中描绘了李钧的生活场景,湖上泛舟、竹林中的茅庵,以及他的闲适与雅致。饮酒、品茗、歌咏,都充满了文人的诗意。然而,诗人也暗示了李钧仕途的艰辛,如舟行艰难、马行雪地,以及微薄的俸禄带来的困苦。尽管如此,他仍乐观豁达,如同秋燕般频繁调动,但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却让人为之动容。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李钧的祝福,希望他在东南之地能有所作为,但也担忧他年老时无人顾及。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人生仕途的深沉感慨,展现了苏辙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