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然乎否
明 · 郭之奇
不问泥沙问悉纤,真成平准亦难厌。
更无山海藏天地,惟有农丞算铁盐。
利析秋毫民自竭,赢归少府吏虽廉。
烹羊未必堪求雨,出马终须赋日添。
更无山海藏天地,惟有农丞算铁盐。
利析秋毫民自竭,赢归少府吏虽廉。
烹羊未必堪求雨,出马终须赋日添。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史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然乎否》。诗中探讨了赋税与民生的关系,以及政府如何合理征税以确保国家财政充裕而不加重民众负担。
首联“不问泥沙问悉纤,真成平准亦难厌”,开篇即提出观点,强调在征税时不应仅仅关注表面的细节和琐碎,而应追求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如同精确的度量衡器一般,力求公正,却也难以满足所有人的心愿。
颔联“更无山海藏天地,惟有农丞算铁盐”,进一步阐述了税收来源的重要性。山海资源有限,而农业与盐铁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这句诗暗示了政府应当重视对这些关键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以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颈联“利析秋毫民自竭,赢归少府吏虽廉”,揭示了过度征税的危害。即使是微小的税收,若不加节制,也会耗尽百姓的财力。而即便官员廉洁自律,也不能避免因过度征税而导致的民怨和经济压力。
尾联“烹羊未必堪求雨,出马终须赋日添”,以形象的比喻结束全诗。烹羊求雨并非有效的降雨方法,同样,不断增加赋税也不是解决财政问题的长久之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合理税收政策的呼吁,认为政府应当寻找更为有效且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方式,而非一味地增加民众的负担。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税收与民生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诗人对于理想税收制度的思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