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赏析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

唐 · 崔曙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
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萧萧过颍上,昽昽辨少阳。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
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
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

拼音版原文

dōnglínwēibáihánniǎogāoxiáng
běishānguīcǎotáng

zhòngdōngzhèngsānyuèyáoxiāngwàng
xiāoxiāoguòyǐngshànglónglóngbiànshǎoyáng

chuānbīngshēngxuěhuǒchūsāng
wǎngnánjìnqióngyīnrénshāng

shāngméngxuěshuāng

注释

东林:东方的树林。
气微白:晨雾微白。
寒鸟:寒冷的鸟。
急高翔:急忙高飞翱翔。
吾亦:我也。
兹去:从此离去。
北山:北方的山。
归草堂:返回草堂。
仲冬:仲冬时节。
正三五:十五。
日月遥相望:日月相对。
萧萧:声音凄凉。
过颍上:走过颍水之上。
昽昽:昏暗。
辨少阳:辨别太阳。
川冰:河面结冰。
积雪:积雪覆盖。
野火:野外之火。
枯桑:枯萎的桑树。
独往:独自前往。
路难尽:道路艰难。
穷阴:深冬的阴冷。
人易伤:人容易感伤。
无衣客:无衣可穿的人。
蒙雪霜:承受风雪。

翻译

东方树林晨雾微白,寒冷的鸟儿急忙高飞翱翔。
我也从此离去,返回北方的山岭回到我的草堂。
此刻正是仲冬时节十五,日月遥遥相对在天际。
我独自走过颍水上空,昏暗中辨别出初升的太阳。
河流结冰覆盖着积雪,野外的火焰从枯桑中冒出。
孤独的旅程艰难漫长,深冬的阴冷让人更加感伤。
为这无衣可穿的旅人,如何承受风雪的严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和诗人归隐自然的意境。开头“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两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初冬的萧瑟景色,东林之气已显得微薄而白,寒鸟则因天气转冷而飞翔急遽。这不仅描绘出自然界的变化,更寓含着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怀。

“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吾亦自兹去”暗示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而“北山归草堂”则具体描绘出了诗人归隐的具体地点和居所,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接下来的“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通过对时节和天文现象的描述,强化了冬季的寒冷感。仲冬,即初冬之时,日月悬挂在高空,相互辉映,既是时间的标志,也是景色的描写。

“萧萧过颍上,昽昽辨少阳”中,“萧萧”形容风声,颍则可能指的是河流或溪谷。这里传递出一种清冷而又略带哀伤的情感,而“昽昽辨少阳”则表明诗人对日光的渴望,因为冬天太阳位置较低,不易见到。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冬季景象。川流结冰,雪花覆盖,这是自然界在严寒中的状态。而野火则可能是在这严寒中人们取暖的场景。

最后,“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无家可归、无衣以御寒冷之人的同情和关切。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孤独,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