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庐山三首(其三)
宋 · 苏辙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注释
此山:指代眼前的山。岩谷:岩石和山谷。
不知重:难以估量其深重。
赤眼:形容山峰颜色鲜明。
浮图:佛塔。
自一峰:独自矗立。
芒蹻:草鞋,古代的一种简易鞋。
践:踩踏。
黄叶:秋天的落叶。
晓光:清晨的阳光。
消雪:融化积雪。
长松:高大的松树。
石泉:山中的泉水。
先师锡:指前人的赐物,可能是指僧侣的饮水器。
午饭:中午的餐食。
下寺钟:下一座寺庙的钟声。
胜处:美丽的景色。
浑恐忘:恐怕会忘记。
出山:离开山中。
白云浓:浓厚的云层。
翻译
这座山岩谷深邃,难以估量其深度,赤红的山峰独自耸立。穿着芒鞋的僧人踩过满地黄叶,曙光消融了积雪,照在高大的松树上。
尝试着用石泉里的水品味先师赐予的锡杯,午后时分去寻找下个寺庙的钟声。
美景如此之多,怕是会忘记,走出山外,只见浓厚的白云缭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历庐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此山岩谷不知重”,写出庐山山势之险峻,仿佛连绵不绝,难以计数。次句“赤眼浮图自一峰”则以形象的手法,形容山中佛塔在阳光映照下的醒目,犹如独眼巨人矗立于峰顶。
第三句“芒蹻随僧践黄叶”,诗人穿着草鞋,跟随僧人踏过满地的落叶,营造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接下来,“晓光消雪堕长松”描绘了早晨阳光穿透云层,融化冰雪,洒落在高耸的松树上的景象,显得生机勃勃。
“石泉试饮先师锡”,诗人品味着山泉,仿佛能品尝到先师的遗泽,体现了对佛法和自然的敬仰。最后一句“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留恋,担心自己沉浸其中,忘记归路,只能带着满心的白茫茫景色离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和禅意之深,流露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