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续小娘歌十首(其七)赏析

续小娘歌十首(其七)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竹溪梅坞静无尘,二月江南烟雨春。
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后江南地区的荒芜景象。首句“竹溪梅坞静无尘”以“静无尘”三字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竹林溪水与梅花丛中似乎远离了外界的喧嚣,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然而,这种宁静很快被打破,次句“二月江南烟雨春”描绘了春天烟雨蒙蒙的江南景色,虽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在诗人眼中映射出淡淡的哀愁。

“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这两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直接点明了主题——战乱后的荒凉。河平路是指战乱平息后,本应恢复平静的道路,却被“千里荆榛”所取代,荆棘丛生,人迹罕至。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更是对社会变迁、人间悲欢离合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破坏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战前的宁静美好与战后的荒凉破败进行鲜明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反映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词语解释

不见的意思:◎ 不见 bùjiàn(1) [do not see;do not meet]∶不曾相见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2) [be lost;be missing]∶[东西]见不着;丢失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二月的意思: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河平的意思:河患平复。多特指 黄河 水患而言。《宋史·儒林传二·胡旦》:“ 河 决 韩村 ,寻復塞。 旦 献《河平颂》。”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三》:“治 河 河 平而费止,治漕漕在而费无终穷。”...

见人的意思:(1).中人,见证人。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你要借钱,我问你要三箇人,要一箇保人,要一箇见人,要一箇立文书人。”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只是其间委曲,怎生得箇明白的见人可也好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特请亲家到来,做个见人,与我每画个字儿。”(2).谓与人相见。《红楼梦》第四六回:“还这么闹起来,怎么见人呢?”...

江南的意思:◎ 江南 jiāngnán(1)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2)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泛指长江以南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荆榛的意思:(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

梅坞的意思:指梅园。 宋 黄庭坚 《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诗之二:“舍人梅坞无关锁,携酒俗人来未曾?” 宋 朱熹 《次韵雪后书事》之二:“梅坞任从长笛弄,竹窗閒把短檠挑。”...

平路的意思:(1).平坦的道路。《楚辞·远游》:“召 黔羸 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汉 张衡 《南都赋》:“总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南朝 齐 谢朓 《送远曲》:“方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2).见“ 平露 ”。...

千里的意思:◎ 千里 qiānlǐ[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马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伤心的意思:◎ 伤心 shāngxīn[grieve] 心里非常痛苦别为这事伤心...

无尘的意思: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竹溪的意思:竹林与溪水。指清幽的境地。 唐 周贺 《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诗:“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竹谿:见“ 竹溪六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