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观竞渡曲江
越人哀君楫迎汝,呼声动地汗流雨。
鱼虾走避无处所,小试勒兵吾有取。
楼船将军下潢浦,佽飞射士彍强弩。
大堤士女立如堵,乐事年年动荆楚。
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
二十馀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鞦韆。
三军罢休各就舍,一江烟雨朱帘夜。
隐隐滩声细卷沙,沙浅滩平双鹭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楝花:楝树的花朵。角黍:粽子的一种,用角叶包裹糯米。
湘累:指屈原,因在湘江投江而死。
越人:古代南方的居民,这里指楚地的人。
勒兵:指挥军队。
楼船将军:古代官职,此处可能指将领。
朱帘:红色的窗帘。
双鹭:两只白鹭。
翻译
楝花飘落,五彩线缠绕角黍,我们以这传统习俗纪念湘累,庆祝端午节。越地的人们悲痛地划桨迎接你,哭喊声震动天地,泪水如雨般流淌。
鱼虾慌忙逃避,无处藏身,我暂且展示武力,准备有所行动。
楼船将军率军抵达潢浦,勇士们拉满强劲的弓弩。
大堤上男女站立如墙,每年的节日庆典在荆楚之地热闹非凡。
回忆起金明的三月,春风中大龙船被推出水面。
二十多年过去,如同一场梦,梦中还能记得那水上的秋千。
战事已息,士兵们各自归家,夜晚的朱帘下,江面烟雨蒙蒙。
滩声微弱,细沙卷起,沙滩浅平,双鹭翩翩落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观赏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开篇“楝花角黍五色缕,一吊湘累作端午”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当天的节日装饰和人们为庆祝这一传统佳节而准备的龙舟。
诗人通过“越人哀君楫迎汝,呼声动地汗流雨”这两句,表现了观众们的情感投入,以及他们对选手的鼓励和支持。竞渡不仅是体力与技巧的较量,也成为了民间情感的宣泄。
“鱼虾走避无处所,小试勒兵吾有取”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水面上龙舟激烈竞争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这种比赛的自信和期待。
接下来的“楼船将军下潢浦,佽飞射士彍强弩”一段,通过对军队调动和箭术表演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盛大的节日气氛。诗中还透露出军事训练与民间娱乐相结合的文化特色。
“大堤士女立如堵,乐事年年动荆楚”两句,描写了观众们聚集在河堤上,像城墙一般坚固,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这一传统节日活动的喜悦与期待。
“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一段,让人联想到过去某个端午节的美好记忆,那时的龙舟在春风中缓缓驶出,是那么地生动和美丽。
“二十馀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鞦韆”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那些美好时光在心中的烙印。这里的“二十馀年”,可能是指时间久远,而非真实的年数。
最后,“三军罢休各就舍,一江烟雨朱帘夜”和“隐隐滩声细卷沙,沙浅滩平双鹭下”两段,分别描绘了比赛结束后的宁静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节日活动结束后自然回复平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竞渡场面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