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哀程袁州赏析

哀程袁州

宋 · 毛滂
坐令荆国得髦英,清献先生语不轻。
汉使曾观楚风俗,蜀翁未识鲁书生。
杨林坠露随沉魄,丛玉留诗负夙情。
欲问典刑波浪阔,遥知兰砌五经横。

拼音版原文

zuòlìngjīngguómáoyīngqīngxiànxiānshēngqīng

hàn使shǐcéngguānchǔfēngshǔwēngwèishíshūshēng

yánglínzhuìsuíchéncóngliúshīqíng

wèndiǎnxínglàngkuòyáozhīlánjīnghéng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名为《哀程袁州》。诗中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悼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坐令荆国得髦英,清献先生语不轻。"

这两句讲述了一位来自荆国(今湖北襄阳一带)的青年才俊,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推崇。"清献先生"可能是指诗中的主人公,其言谈举止都显得庄重而不轻率。

"汉使曾观楚风俗,蜀翁未识鲁书生。"

这里提到一位汉朝的使者曾经考察过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民情风俗,而另一位来自蜀地(今四川一带)的老人则对鲁地(今山东曲阜一带)的学术没有了解,暗示了文化交流的广泛性和个人的见识局限。

"杨林坠露随沉魄,丛玉留诗负夙情。"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秋夜的露水凝结在杨树叶上,与月光交织,显得既美丽又哀伤;而丛玉则是指诗人留下的作品,它承载着诗人的宿愿和深情。

"欲问典刑波浪阔,遥知兰砌五经横。"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询问古代典籍中关于礼仪和刑法的宽严,以及对远方兰台(古代藏书之所)的五经(儒家经典)的渴望。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和联想,展现了诗人的怀旧情感、学术追求以及对朋友生命消逝的哀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