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
唐 · 白居易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
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斗薮府中尘。
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
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斗薮府中尘。
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的诗歌。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与道士同游山水的喜悦,以及对于世间官职的不屑。这里的“二室”指的是山中清幽的居所,而“游仙子”则象征着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相反,“三川守土臣”则是对尘世官位的轻蔑,表达了诗人不愿意被束缚在世间职务中的心情。
“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斗薮府中尘。”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自在状态。诗人用手抚摸山潭之上的巨石,并且解开衣襟,让身上的尘埃随风飘散,这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仍然是一介游子,以及对于现实中尚未完全获得自由的心态。
最后,“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 这两句则是对那些自称为山主的人的调侃。诗人认为,如果自己真的成为了嵩山之主,那么嵩山下的三十六峰也会因为世人的自诩而发笑。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名位的看破,也反映出诗人对个人修为与自然合一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道士同游山水,抒写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官职和虚名的轻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