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宁兄过访挟客曰来君者其名相如其字不疑与谈而悟则吾贞吉先生也喜而赋长篇赠之
明 · 王世贞
本宁别燕中,十见秋草白。
忽通应门刺,使我倒双舄。
鸦鬓犹未苍,虬髯顿成赤。
寒暄未及展,已进所携客。
轻褣乍飘扬,朱辅吐温晰。
晔然一顾盻,光彩映萝薜。
姓疑护儿后,名自长卿得。
稍停见隆准,薆语通促膝。
始悟自陶徙,翻称范少伯。
纵复紫可怜,宁夺南离色。
不戴远游冠,却杖远游策。
黄鹄摩天来,肯作樊笼翮。
剥枣温浊醪,展歌恣欢噱。
床头挂君画,袖中出君迹。
神交复会面,数载今一夕。
却顾斗柄间,参商当不隔。
勿问王孙归,所愁关尹识。
忽通应门刺,使我倒双舄。
鸦鬓犹未苍,虬髯顿成赤。
寒暄未及展,已进所携客。
轻褣乍飘扬,朱辅吐温晰。
晔然一顾盻,光彩映萝薜。
姓疑护儿后,名自长卿得。
稍停见隆准,薆语通促膝。
始悟自陶徙,翻称范少伯。
纵复紫可怜,宁夺南离色。
不戴远游冠,却杖远游策。
黄鹄摩天来,肯作樊笼翮。
剥枣温浊醪,展歌恣欢噱。
床头挂君画,袖中出君迹。
神交复会面,数载今一夕。
却顾斗柄间,参商当不隔。
勿问王孙归,所愁关尹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世贞与友人李本宁的相聚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文人雅趣。
首先,诗中提到李本宁从燕地来访,已是秋天,草木皆白,可见时间之久,友情之深。李本宁的到来,让王世贞感到意外且惊喜,通过“倒双舄”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接待。
接着,诗人描述了李本宁的外貌特征,虽未至苍老,但须发已显斑白,气色红润,显示出他精神饱满、健康乐观的形象。李本宁的出现,让王世贞感到既惊讶又喜悦,通过“稍停见隆准,薆语通促膝”的描写,展现了两人深入交谈的情景。
在交谈中,王世贞发现李本宁不仅名字与历史上的两位名人——护儿和长卿有关,而且性格和气质也与他们相似,这让他更加欣赏李本宁的才华和品德。王世贞以“始悟自陶徙,翻称范少伯”表达了对李本宁的赞赏之情。
随后,诗人通过“纵复紫可怜,宁夺南离色”这一比喻,赞美了李本宁的才华和个性,即使在众多杰出人物中,也能独树一帜,不被掩盖。接着,王世贞进一步表达了对李本宁的敬佩之情,认为他不拘小节,自由自在,如同翱翔于天空的黄鹄,不受世俗束缚。
在聚会中,李本宁为王世贞展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幅画和一些作品,加深了两人的友谊。王世贞感慨于与李本宁的再次相见,感叹时光飞逝,但友情永恒,即使未来各自忙碌,也不会影响彼此的心灵交流。
最后,王世贞以“却顾斗柄间,参商当不隔”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尽管生活中会有波折,但友情如同北斗星一样,始终指引着彼此的方向。同时,他也提醒友人不必担心外界的误解或非议,因为真正的友情是无需他人理解的。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李本宁形象的描绘和两人交谈的叙述,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文人之间的相互欣赏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