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对雨怀惟孝(其二)
明 · 何乔新
瑶台双灵鸟,文采何葳蕤。
萧韶感清梦,飞下丹山陲。
鸣声殷笙磬,群喙徒哑咿。
鹓鸿苦相妒,况此鸦与䲭。
栖息每非所,羽毛日摧萎。
愿言共高举,结巢碧梧枝。
养此五采翎,远彼百鸟嗤。
萧韶感清梦,飞下丹山陲。
鸣声殷笙磬,群喙徒哑咿。
鹓鸿苦相妒,况此鸦与䲭。
栖息每非所,羽毛日摧萎。
愿言共高举,结巢碧梧枝。
养此五采翎,远彼百鸟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以双灵鸟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诗中“瑶台双灵鸟,文采何葳蕤”开篇即以华丽的笔触描绘了双灵鸟的美丽与高贵,它们的羽毛如同瑶台上的珍宝,光彩夺目。“萧韶感清梦,飞下丹山陲”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双灵鸟从仙境降临人间的情景,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鸣声殷笙磬,群喙徒哑咿”描绘了双灵鸟的歌声如钟磬般悠扬,而其他鸟类却只能发出单调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双灵鸟的独特与超凡。接着,“鹓鸿苦相妒,况此鸦与䲭”则通过其他鸟类的嫉妒,进一步强调了双灵鸟的与众不同和被排斥的命运。
“栖息每非所,羽毛日摧萎”描述了双灵鸟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其美丽的羽毛也逐渐凋零,暗示了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孤独与挣扎。最后,“愿言共高举,结巢碧梧枝。养此五采翎,远彼百鸟嗤”表达了诗人希望双灵鸟能够摆脱困境,共同飞翔于碧绿的梧桐树枝上,远离那些嘲笑与嫉妒的目光,过上自由和谐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双灵鸟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世界中个体与群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