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二)
唐 · 姚合
晚色启重扉,旌旗路渐移。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臣子终身感,山园七月期。
金茎看尚在,承露复何为。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臣子终身感,山园七月期。
金茎看尚在,承露复何为。
注释
晚色:夜晚的景色或光线。重扉:厚重的大门。
旌旗:旗帜,常用来象征军队。
荆山:古代楚地的名山。
鼎成日:铸鼎完成的日子。
湘浦:湘江两岸。
山园:山中的园林,可能指隐居之地。
金茎:古代宫殿中装饰华丽的铜柱,象征皇权。
承露:古代神话中仙人以露水修炼,此处可能象征皇帝的恩泽。
翻译
夜幕降临,打开厚重的大门,军旗飘扬,道路渐渐显现。在荆山铸鼎的日子,湘水边竹叶斑驳的时节。
臣子一生都感怀于此,期待着山中园林的七月相聚。
遥望金茎台,昔日承露的设施还在,如今它又在做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宫廷生活图景。"晚色启重扉",夕阳西下,深邃的暮色中皇宫的大门缓缓打开,这是王者的象征,也隐含着一种权力与孤独的氛围。"旌旗路渐移",则形容着皇帝出行时随从官员和仪仗队伍在道路上移动,旌旗飘扬,显示了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接下来的"荆山鼎成日",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日子,或许是指古代祭祀时所用鼎的制作完成之日。"湘浦竹斑时"则是描绘了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湘江边的竹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显露出淡淡的绿色。
诗人心中的感慨随即展现出来:"臣子终身感",表达了作为臣子的深切感激之情,这种感情可能源自于皇帝对臣子的恩赐或是某次特殊的情境。"山园七月期",则是在提醒自己或者别人,在农历的七月里,有一个重要的约定或纪念日需要遵守。
最后两句诗"金茎看尚在,承露复何为","金茎"可能指的是皇帝赏赐给臣子的象征性物品,如金制的酒杯或者其他器物。"看尚在"意味着这些物品仍然完好无损地保留着,而"承露复何为"则是在质疑为何还要继续接受皇上的恩惠,是否还有更深的寓意或是诗人内心的矛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宫廷生活的壮观与肃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于自己身份和使命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庄重又不失深刻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