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自述(其七十七)
明 · 李孔修
穷乏终身岂怨天,英豪颠倒古皆然。
曲肱夜枕曾称圣,陋巷朝居也许贤。
丰世膏粱俭世学,淡吾口腹长吾年。
床头金尽添颜色,何事区区日计钱。
曲肱夜枕曾称圣,陋巷朝居也许贤。
丰世膏粱俭世学,淡吾口腹长吾年。
床头金尽添颜色,何事区区日计钱。
鉴赏
这首诗《贫居自述(其七十七)》由明代诗人李孔修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贫困生活的坚韧与乐观态度。
首句“穷乏终身岂怨天”,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对于一生贫困的接受,并非抱怨命运不公,而是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物质困苦之上的豁达心境。接着,“英豪颠倒古皆然”一句,诗人以历史上的英豪人物为例,说明在逆境中颠倒的并非英雄本色,而是强调了人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高尚品质的重要性。
“曲肱夜枕曾称圣,陋巷朝居也许贤”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即使生活简朴,也能成就圣贤之名。这里引用了孔子“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典故,以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故事,表达了即使物质匮乏,精神的富足同样能带来满足和快乐。
“丰世膏粱俭世学,淡吾口腹长吾年”则对比了丰裕与贫困两种生活状态下的不同选择。诗人认为,在丰裕的时代追求美食享受,而在贫困时代则应注重学习,以精神的充实来延长生命的价值。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最后,“床头金尽添颜色,何事区区日计钱”两句,诗人以床头的金钱为喻,指出在物质财富耗尽后,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财富。他质疑为什么人们总是斤斤计较于每日的金钱计算,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贫困生活的自述,展现了其超越物质、追求精神价值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